送韦判官赴闽中

孤棹闽中客,双旌海上军。

路人从北少,海水向南分。

野鹤伤秋别,林猿忌夜闻。

汉家崇亚相,知子远邀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曾的作品,名为《送韦判官赴闽中》。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军事活动的场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赞美之情。

"孤棹闽中客,双旌海上军。"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宏大的画面。"孤棹"指的是单独的船只,而"闽中"特指福建地区。"双旌"则是形容军队的旗帜,这里的"旌"通常是用来指代军队的旗帜或军功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句,描绘出一个远离家乡、旅居闽中的人与海上集结的壮阔军容。

"路人从北少,海水向南分。" 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前面的意境。“路人”指的是行走在道路上的旅人,而“从北少”则表明来自北方的人较少。这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也可能隐含着对远离家乡之人的怀念或是对南北文化差异的感慨。"海水向南分"则是在形容大海的辽阔,暗示了海洋的无边和广阔。

"野鹤伤秋别,林猿忌夜闻。" 这两句转而描写了一种凄凉的情感。“野鹤”指的是在野外鸣叫的鹤,而“伤秋别”则是因为秋天使人感到孤独和悲伤。在这季节中,人与鹤都能体会到分别的哀愁。"林猿忌夜闻"中的“猿”指的是猿猴,这里的“忌夜闻”可能是在形容猿猴对夜晚声音的警觉。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动物行为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远行者的不舍和孤独感。

"汉家崇亚相,知子远邀勋。" 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赞美。“汉家”指的是汉朝,这里用以比喻盛世。而“崇亚相”中的“崇”有尊崇之意,“亚相”则是一种高官的称呼,表明诗人对这位即将远行的人物的高度评价。"知子"是了解和赏识人才,而“远邀勋”则是在赞美友人的功绩与贤能,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也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推崇。

整首诗通过壮观的景象、对自然界细腻的情感描写以及对友人才能的高度评价,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感情和非凡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44)

皇甫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 籍贯:润州丹阳
  • 生卒年:785

相关古诗词

送归中丞使新罗

南幰衔恩去,东夷泛海行。

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

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

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

安康地理接商于,帝命专城总赋舆。

夕拜忽辞青琐闼,晨装独捧紫泥书。

深山古驿分驺骑,芳草闲云逐隼旟。

绮皓清风千古在,因君一为谢岩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著公归越

谁能愁此别,到越会相逢。

长忆云门寺,门前千万峰。

石床埋积雪,山路倒枯松。

莫学白居士,无人知去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