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应夫见贻六首(其五)

开缄韵语起廉隅,坐使心胸百想摅。

公比士元方展骥,我如毛颖不中书。

烛摇冷晕人方寂,犬吠寒云月上初。

北首故关山万叠,几时艰棘一诛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打开信笺,韵律的语言在角落开始,让我心中思绪得以倾诉。
您如同士元展现才华,我却像毛颖无法入仕途。
蜡烛摇曳,冷光映照寂静的人,寒云中的犬吠伴随着月亮升起。
遥望北方故乡的重重山峦,何时能扫除艰难,铲平荆棘?

注释

开缄:打开信封。
韵语:富有韵律的语言。
廉隅:角落。
心胸:内心。
百想摅:各种思绪倾诉。
公比:您比作。
士元:古代贤士的名字,这里比喻有才华的人。
展骥:展现骏马般的才能。
我如:我像。
毛颖:毛笔的笔头,这里自谦为不能入仕。
中书:进入仕途。
烛摇:蜡烛摇动。
冷晕:冷光晕圈。
寂:寂静。
犬吠:狗叫声。
寒云:寒冷的云层。
月上初:月亮刚刚升起。
北首:面向北方。
故关:故乡的关隘。
山万叠:重重叠叠的山峦。
艰棘:艰难险阻。
一诛锄:全部铲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标题为《和王应夫见贻六首(其五)》。诗中,诗人以拆开信件开始,引发思绪万千,表达了对朋友王应夫赠诗的回应。他将自己比作刘士元(三国时期的人物,才子),暗示自己的才华有待施展;又自谦地比喻为毛颖(毛笔的别称),表示自己未能如文人墨客般入仕为官。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烛光摇曳,寂静无声,只有犬吠声打破寒夜,月亮刚刚升起,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故乡关山重重的思念,以及对扫除艰难困苦、回归故里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巧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对外界的观察,体现了宋诗的含蓄与深沉。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王应夫见贻六首(其四)

大方今始识无隅,明月珊瑚袖手摅。

愧甚许提圯上履,喜于亲授活人书。

风神峙玉藏纯白,议论昂霄到古初。

内顾斐然知不称,祇宜归隐自扶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王应夫见贻六首(其三)

联事当年在海隅,再遵南尾笑言摅。

尚怀拥鼻胡床语,每寄论心尺素书。

松籁舞风鹰隼后,蒲团附火雪霜初。

应怜别久愈无味,茅塞如今拟荷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王应夫见贻六首(其二)

平生政不悟三隅,渐老涂穷志莫摅。

行路又迎新历日,寓怀赖有旧图书。

逢时意可情犹在,多病心阑事昧初。

流落此生何处是,欲从老圃学犁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王应夫见贻六首(其一)

冥心艰苦走南隅,每读清言意已摅。

竹简固尝窥远业,山阴何止识遗书。

云间未省三年别,海上今欣一笑初。

乘兴此来传句法,颇容求益董梧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