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归送刘伯寿秘监

松荒菊老嵩山秋,翁将归兮邈难留。

幅巾短袖骑黄牛,翛然自作山中游。

山中游,谁与伴,两姬窈窕吹牙管。

千岩万壑鸾凤吟,嫦娥侧耳冰轮款。

五音和畅王道成,不是嵇康广陵散。

问公此曲谁为之,曲曲新翻公自为。

古人今人不到处,能与阴阳四序相推移。

我知公心通造物,岂止人间妙音律。

天子呼来换旧章,乐成四十有五日。

奏之明堂奉祖宗,天地清明和气溢。

至尊宠赐腰横金,自谓荣华非本心。

再拜辞魏阙,扬鞭归故林。

故林在嵩山,白云幽径深。

濯我衣上尘,重泻山水音。

只应王子晋,跨鹤每相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刘伯寿在嵩山的归隐生活,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中以嵩山的秋景开篇,荒松老菊,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预示着主人公即将离开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的怀抱。

接着,诗人通过一幅巾短袖、骑黄牛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刘伯寿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他与两位美姬相伴,悠然自得地在山中游历,音乐声中,鸾凤和鸣,仿佛与自然界的万物共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诗中提到的“两姬窈窕吹牙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音乐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千岩万壑间,鸾凤的吟唱与音乐的旋律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嫦娥侧耳倾听,冰轮轻摇,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和谐。

“五音和畅王道成”一句,既是对音乐艺术的高度赞美,也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这里借用嵇康《广陵散》的典故,表达了音乐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最后,诗人点明了刘伯寿的心境与追求:“古人今人不到处,能与阴阳四序相推移。”这不仅是对刘伯寿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也是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一种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嵩山秋景、隐士生活、音乐艺术以及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和谐社会的憧憬。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补到难

到乎难哉,碧落之洞天。

上有岚壁之瑶局,下有澄溪之碧澜。

碧澜之下,寸寸秋色。

目窥之而可量,手搴之而莫得。

窦容光而练飞,岩渍阴而乳滴。

如长人,如巨蛇,如翔龙,如镆铘,如倒植之莲,如已剖之瓜,如触邪之獬豸,如蚀月之虾蟆。

或断而卧,或起而立,或欲斗而抟,或惊顾而呀。

若斯石也,吁可怪耶。

何诡绝之异观,尝置之于幽遐。

到乎难哉,长萝美秀,瘦木竦直。

香撄寒而自媚,名概询而鲜识。

烟霏霏而引素,云悠悠而奋翼。

亟模似其变态,已灭然而无迹。

崩澌远响,罄落瑟续。聆之愈深,咏之不足。

欲幽栖而忘返,尚徘徊而眷禄。

彼宁待乎世人,盖有要于仙躅。

到乎难哉,信夫到之难也。

匪到之难,知乐此以为难。

知乐此矣,能久处之又为难。

余故补到难以题篇些。

形式: 古风

巫山送吴延之出宰巫山

送子之邑兮,山之峨峨。繄物之可赋兮,曰如之何。

虚徐恍耀兮,匪车匪马。匪足匪翼兮,奋于岩阿。

薄万象兮周四海,烂五采兮扬天波。

倏然悄然以自敛,妥轻素兮萦翠螺。

容与兮窈窕,行止兮委蛇。吐兮若英,攒兮若葩。

聚若白蚁,散若杨花。爰有灵依兮,遂异于他。

对之自然,又不可求。逐之无迹,怆我离忧。

上下无穷,变化周流。

乱曰:绵延夭矫兮竟何补,赞天工兮濡厚土。

舒则有时兮卷则有所,不为神女兮而为君子。

形式: 古风

山中

风萧萧兮云蔼蔼,泉淙淙兮石皑皑。

禽惊人兮,远飞去以复还。

客醉其间兮,殊不知为冠带。

发被衣颓以自顾兮,谁为吾仇。

山花为我一笑兮,山草为我以忘忧。

嗟世人之愚兮,竟营营以何求。

求百年之宠荣兮,取万世之奴囚。

怵谗舌之甚兮,尚毁孔而谤周。

咄何得而何失兮,孰为马而为牛。

歌数作兮饮未休,石骇以走兮泉凝而不流。

起挽石以道泉兮,尔何我尤。

吾将去乎世兮,结尔以长年之游。

形式: 古风

招遁

遁兮乐欤,吾能为子言之。

山高水长兮,遁岁月而忘归。

朝采木兮遁而食,暮葺蓑兮遁而衣。

云徜徉兮出岫,奋吾心兮与期。

日躅躅兮行天,吊吾影兮沉西。

委吾形兮自信,岂涂险之诘曲兮能屈伸而骛驰。

遁其乐兮,吾能为子重言之。

林之深则鸟兽遁而乐,水之深则鱼龙遁而乐,帝者之道备则生民遁而乐。

遁将独乐乎哉,吾弗与也。

于是作招遁之辞,辞曰:来。

马肥驭良兮迟子以归,虎豹齧人兮胡独为宜。

朝有好爵兮廪有好禄,遁勿遁兮于斯之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