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五二)

人生一百年,佛说十二部。

慈悲如野鹿,瞋忿似家狗。

家狗趁不去,野鹿常好走。

欲伏猕猴心,须听狮子吼。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佛法的深奥。诗人以"人生一百年"开篇,指出人生的短暂,然后引出佛家十二部经典,暗示对佛法的追求与信仰。

接着,诗人通过"慈悲如野鹿,瞋忿似家狗"两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佛教中对待众生慈悲和面对烦恼时的坚定不移。野鹿在这里象征着温柔与自由,而家狗则代表了攻击性和束缚。

然而,诗人紧接着指出"家狗趁不去,野鹿常好走",这两句既是对比,也暗含哲理:即便是充满敌意的家狗也无法阻挡自由自在的野鹿。这或许在告诉我们,无论外界如何干扰,都不能动摇内心的平和与坚持。

最后两句"欲伏猕猴心,须听狮子吼"则是在告诫读者,要想驯服那跳跃不定的猕猴心(比喻人心),就必须倾听狮子的吼声。这狮子吼声象征着大智慧、大勇气,是对修行者的一种提醒:要想真正地控制自己的内心,需要拥有如同狮子般的力量和觉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动物比喻,传达了佛教中关于慈悲、坚定和自我修养的主题,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五三)

教汝数般事,思量知我贤。

极贫忍卖屋,才富须买田。

空腹不得走,枕头须莫眠。

此言期众见,挂在日东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五五)

有树先林生,计年逾一倍。

根遭陵谷变,叶被风霜改。

咸笑外凋零,不怜内文采。

皮肤脱落尽,唯有贞实在。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五六)

寒山有裸虫,身白而头黑。

手把两卷书,一道将一德。

住不安釜灶,行不赍衣裓。

常持智慧剑,拟破烦恼贼。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五七)

有人畏白首,不肯舍朱绂。

采药空求仙,根苗乱挑掘。

数年无效验,痴意瞋怫郁。

猎师披袈裟,元非汝使物。

形式: 古风 押[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