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饶节所作的《答惠海首座五首海乃圆照禅师小师(其三)》。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高僧的形象,展现了其深厚的佛法修为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首句“莫叹宗师久屈沉”,开篇即表达了对高僧长久隐居、不为世人所知的敬佩之情,暗示了高僧虽处困境而不改其志的坚韧品格。接着,“赵州八十尚丛林”引用了赵州禅师的典故,强调了高僧即使年迈仍能保持精神的活力与影响力,如同赵州禅师八十岁依然活跃在禅林之中。
“脚跟点地便无事,鼻孔撩天非有心”两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高僧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由。脚跟点地象征着内心的稳固与安定,鼻孔撩天则表现了高僧超越世俗、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暗示其修行达到了一种无需刻意为之的自然境界。
“落笔满堂嗟敏妙,谈玄终日见精深”赞扬了高僧在文字表达上的敏锐与巧妙,以及在谈论玄奥佛法时的深刻见解。这两句不仅体现了高僧的智慧与才华,也反映了其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独特领悟。
最后,“丁宁佛法无多子,三角泥牛演梵音”以简练的语言总结了高僧对佛法的教导,强调了佛法的核心在于简单而深刻的真理,而非繁复的形式。同时,通过“三角泥牛”的比喻,进一步展现了高僧在佛法传播中的角色,如同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导师,其教诲如同梵音般悠扬深远,深入人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僧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在佛法修行上的成就与境界,同时也传达了对佛法智慧的赞美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