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东林

东林千载后,尚种芙蓉池。

出门见初日,夹路云烟随。

深谷忽无极,洒峤泉奔驰。

潺潺碧涧吞,袅袅垂猿枝。

微风动幽响,万壑清秋时。

长林郁光景,竹树何参差。

苍茫虎溪路,故蹊不可窥。

前山复回合,度岭扬旌麾。

恍若乘风翔,果与丹霄期。

杂花半岩上,草露团葳蕤。

雄蟠三百里,奇峰方在兹。

峥嵘乍可望,浩荡今晨思。

登游能累宿,肯负幽人姿。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发东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深远宁静的山水画卷。首句“东林千载后,尚种芙蓉池”表达了对东林古迹的敬仰,千年之后仍有芙蓉盛开,寓意着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出门见初日,夹路云烟随”,展现了早晨出门时阳光穿透云雾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接着,“深谷忽无极,洒峤泉奔驰”描绘了山谷幽深,泉水奔腾的动态画面,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活力。

“潺潺碧涧吞,袅袅垂猿枝”进一步刻画了涧水潺潺、古木参天的静谧环境,以及猿猴悠然的姿态。微风吹过,“万壑清秋时”,营造出清凉宁静的秋意。

“长林郁光景,竹树何参差”描绘了森林茂密,竹树错落有致的景色,富有层次感。诗人行走在“苍茫虎溪路,故蹊不可窥”的古老小径上,增添了神秘与探索的意味。

“前山复回合,度岭扬旌麾”描述了山路曲折,仿佛乘风飞翔,暗示着旅程的奇妙与期待。最后,“峥嵘乍可望,浩荡今晨思”表达了对眼前壮观景色的惊叹,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林的自然风光,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224)

李舜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 字:汝谐

相关古诗词

九月八日始闻雁声

东山常八月,夜夜雁归声。

何至江州听,方多菊露清。

倚檐长送尔,远道总关情。

不问都门过,知无系帛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九江分司对雨

偶出庐山下,轻云随盖飞。

度河为暝色,洒雨满秋扉。

细细从东至,森森洗竹晖。

捲帘入苍雾,还寝更絺衣。

渐夕阶生溜,群峰势乍稀。

江流何震荡,鸿雁亦来归。

是月黄花节,清宵玉露挥。

高城恐寂寞,滋菊使芳菲。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九日

佳晨烂漫隔篱枝,水国烟霜落木时。

百里庐山堪胜绝,三秋鸿雁独归迟。

肩舆尚尔行花县,戏马应渠载酒卮。

止饮经年还肺病,萧条一任北风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江分司九日刘副使见过

遥水楼船拥节旄,明公斧钺静江皋。

为逢雁度俱今日,肯假霜威过浊醪。

手里黄花清露满,城隅白浪暮天高。

出门历历明星在,指点秋河到玉镳。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