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霜华如雪著乌巾,染鬓粘须白未匀。
人羡久生趋老境,日随长至到新春。
投金濑上能容我,贡玉堂中自有人。
溧酒清醇鱼菜美,不妨频日宴嘉宾。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名为《至后(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霜华如雪著乌巾,染鬓粘须白未匀。”这里描绘的是诗人头发被霜雪般的白发覆盖,鬓角也因年迈而白,这些都是老境的写照。诗人的用词生动形象,如同画面一般,让人不难想象到一个老者渐渐步入暮年的场景。
“人羡久生趋老境,日随长至到新春。”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于长寿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年迈的无奈和接受。岁月匆匆,时间如流水,人们无法挽留青春,只能随着季节的更迭迎接新的春天。
“投金濑上能容我,贡玉堂中自有人。”这里诗人用了两个比喻,一是将自己比作投向河中的金沙,二是将他人比作贡献于玉堂之物。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淡然的心态和对现实的认知。诗人明白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不必过分在意。
“溧酒清醇鱼菜美, 不妨频日宴嘉宾。”最后两句描写的是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愉悦。诗人似乎已经放下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是选择了一种平淡而舒适的生活方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老年的描述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安享晚年的一种境界。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生命流转的深刻感悟。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阳和昨夜到梅边,喜得春风一信传。
同舍团栾齐贺岁,异乡飘泊又经年。
梦中归路忘舟楫,客里生涯倚俸钱。
纸帐布衾差稳睡,不愁独冷坐无毡。
了知五十九年非,景薄崦嵫合见几。
夜半虽当泉脉动,腊前未见雪花飞。
客程鸿雁骎骎老,家养鸡豚处处肥。
千日及瓜今过半,未知何日定言归。
雨师殿后疾雷先,风捲浮云似擘绵。
大点成沤添黑潦,浓阴匝地暗青天。
崦中暴长弥漫水,圩上平沉沮洳田。
米直顿增车戽急,早推红日丽金渊。
卜宅溪南远市喧,一经教子守田园。
邵平未老瓜先熟,靖节能閒菊自存。
无白丁来多酿酒,放青山入别开门。
朝衣曾侍天香满,得似荷衣带露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