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病愈出游

郁郁药炉经捲边,偶闻重九意萧然。

国亡安用频伤世,病起犹思一仰天。

几换园林吾亦老,休谈人物梦何年?

菊前桂后秋光断,却负登高半日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孝胥在重阳节病愈后的感受。首句“郁郁药炉经卷边”展现了诗人刚刚从疾病中恢复,身边还留有药炉和佛经,暗示着生活的沉闷与疗养中的心境。接着,“偶闻重九意萧然”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重阳佳节本应欢庆,但诗人却因国家衰亡而心情落寞。

“国亡安用频伤世”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他质问自己在国破家亡之际,频繁感慨世事又有何用。病愈后,“病起犹思一仰天”则流露出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身体康复,仍渴望能直面苍穹,表达内心的不甘和无奈。

“几换园林吾亦老”感慨岁月如梭,诗人已经老去,经历了多次人事变迁。“休谈人物梦何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沧桑感,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追忆。最后两句“菊前桂后秋光断,却负登高半日颠”,描绘了秋天景色的凄凉,以及未能尽享重阳登高的遗憾,以景结情,寓含深沉的人生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身世之叹,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清末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坚韧精神。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乙盦短歌三章(其一)

仰见秋日光,秋气猛入肠。

相守虫啸夜,相哀叶摇黄。

枕书窗间人,二竖语膏肓。

日车何时翻,一快偕汝亡。

寂寞非寂寞,煎愁成沸肠。

同居秋气中,一触如金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答乙盦短歌三章(其二)

人生类秋虫,正宜以秋死。

虫魂复为秋,岂意人有鬼。

盍作已死观,稍怜鬼趣美。

为鬼当为雄,守雌非鬼理。

哀哉无国殇,谁可雪此耻?

纷纷厉不如,薄彼天下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答乙盦短歌三章(其三)

秋气虽宜诗,鬼语乃诗病。

君诗转西江,驾浪极奔劲。

云何弄细碎,意属秋坟夐。

四灵若灵鬼,底足托高咏。

人间匪佳味,孤唱泪暗迸。

故交去堂堂,关张等无命。

共君伴残岁,后死聊自圣。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先考功生日归虹桥路十月十一日

雨馀黄叶欲辞林,晓雾才收又似阴。

久客竞疏忌日拜,新寒正动履霜吟。

携孥海上成遗孑,纵步田间即陆沈。

苦道白云近亲侧,望云怅断恐难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