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其二)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从庐山而来,目光追随着孤独飘飞的云彩。
在路上遇见了陆姓道士,听说他已有千年寿龄。
试着询问当年的朋友,虎溪边的旧迹已蒙尘烟尘。
听说佚老堂还在,不知那是多少代后的子孙。
他能写出五言诗,还戴着漉酒的头巾。
人们称他为小靖节,他自己则自称为葛天之民。

注释

我:诗人自己。
庐山:名山。
孤飞云:孤独飘飞的云。
陆道士:道士名。
千岁人:长寿之人。
当时友:昔日的朋友。
虎溪:地名。
埃尘:尘土,指旧迹。
佚老堂:古老的堂屋。
几世孙:后代子孙。
五字诗:五言诗。
漉酒巾:漉酒的头巾,古代用来过滤酒液。
小靖节:对诗人的一种尊称,像陶渊明那样。
葛天民:自比上古时代无拘无束的百姓。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远意境的诗,诗人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表达了对人生、友情和时间流逝的思考。开篇“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立即设定了一种离群索居、超然物外的情怀。庐山作为道教名山,常与仙境、清净联系在一起,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寓意着诗人精神世界的高度。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一句,通过与神仙相遇的情节,传递出一种对长生不老、超越凡尘的向往。陆道士在这里代表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而诗人对于这位“千岁人”的认知,也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间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随后的“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顾与怀念。虎溪作为苏轼曾经游历之地,这里的“已埃尘”暗示了时光易逝,人事难免沧桑。

接着,“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一句,通过对佚老堂的提及,再次引出了时间流转和生命轮回的主题。佚老堂作为古代名士聚会之地,这里被诗人用来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最后,“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则是对个人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的一种表达。这两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醉心诗词以及自由个性的执着。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超逸脱俗的生活态度,更透露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李太白

寄卧虚寂堂,月明浸疏竹。

泠然洗我心,欲饮不可掬。

流光发永叹,自昔非余独。

行年四十九,还此北窗宿。

缅怀卓道人,白首寓医卜。

谪仙固远矣,此士亦难复。

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

惟应玉芝老,待得蟠桃熟。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次韵道潜留别

为闻庐岳多真隐,故就高人断宿攀。

已喜禅心无别语,尚嫌剃发有诗斑。

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到后与君开北户,举头三十六青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

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

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

不瞋不骂喜有馀,世间谁复如君者。

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铓。

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

形式: 古风

龙尾砚歌,并引

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

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

与天作石来几时,与人作砚初不辞。

诗成鲍、谢石何与,笔落钟、王砚不知。

锦茵玉匣俱尘垢,捣练支床亦何有。

况瞋苏子凤咮铭,戏语相嘲作牛后。

碧天照水风吹云,明窗大几清无尘。

我生天地一闲物,苏子亦是支离人。

粗言细语都不择,春蚓秋蛇随意画。

愿从苏子老东坡,仁者不用生分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