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宁寺(其一)

相业平时既讲明,得君当国有难能。

周公礼乐寥寥意,馀子随时未可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翻译

平日的学问已经讲得透彻
遇到你这样的能人,国家危难之时显得尤为难得

注释

相业:指学问和品德修养。
平时:平常时候。
既:已经。
讲明:讲解明白。
得:得到。
君:您,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当国:在国家面临困难时。
周公:古代贤臣周公旦,以礼乐治国的典范。
礼乐:礼仪和音乐,代指治理国家的制度和文化。
寥寥意:深意深远。
馀子:其他人,指那些没有周公那样才德的人。
随时:随着时代变化。
未可憎:并不值得厌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作品,名为《报宁寺》。从这短短的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远意境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相业平时既讲明”,这里的“相业”指的是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大业,而“平时既讲明”则表达了诗人认为在太平盛世,应该就已经明确地讨论和理解这些治国安邦的道理。

“得君当国有难能”,这句话中,“得君”指的是遇到贤良的君主,而“当国有难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国家面临困难时,能够挺身而出、发挥所长的辅佐之臣的赞赏。

“周公礼乐寥寥意”,这里的“周公”指的是西周初期的政治家、文化活动家周公旦,他制定了许多礼仪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而“礼乐寥寥意”则是说周公在制定这些礼仪时所蕴含的深远用意。

“馀子随时未可憎”,“馀子”指的是周文王的儿子,即后来的周武王,这里的“随时”意味着根据时代和情况的变化,而“未可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即便是伟大人物,也要视具体情境给予适当评价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治国理念的思考,表现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眼光,以及他对于国家盛衰的深刻关怀。

收录诗词(877)

苏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报宁寺(其二)

为爱先生所赋诗,半生参学老犹迷。

如今数卷钟山草,步步相随处处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更赋一首

纸阁新糊拥乱书,青灯依旧照诗癯。

隔城经月疏相见,却忆金陵瞌睡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杜字

望帝城中住,春宵血沁花。

何乡真万里,还忆梦中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已著风帆似马奔,雪花无数入船门。

诗穷到处无医治,愁绝湘江浸楚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