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十二)

高松怀正气,挺特入空碧。

短棘无直枝,千钩未成尺。

松生倚云冈,棘散傍道侧。

道侧侵行人,牵衣去不得。

丝蔓乱附托,狐狸喜偃息。

美恶类相感,庸讵分知识。

秋风叶落时,碍眼如矛戟。

斤斧不得施,怅然空叹息。

形式: 古风

翻译

高大的松树充满正气,直插蓝天白云。
矮小的荆棘没有直挺的枝条,即使千钧之力也无法长成一尺。
松树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岗,荆棘散落在路边。
路边的荆棘侵扰着行人,拉扯衣服,让人无法前行。
藤蔓纷乱地攀附在它们身上,狐狸喜欢在那里歇息。
美好的和丑陋的相互感应,又怎能分辨出善恶呢?
秋天风吹落叶飘零,像矛戟般刺眼。
因为无法砍伐,只能遗憾地空自叹息。

注释

正气:高尚的品德或精神。
空碧:天空的青翠颜色。
短棘:矮小且带刺的植物。
千钩:极言力量大。
倚:依靠。
道侧:道路旁边。
行人:路上走的人。
丝蔓:细长的藤蔓。
偃息:休息,停息。
庸讵:怎么,哪里。
碍眼:妨碍视线。
斤斧:斧头,这里指砍伐工具。
怅然:失望或遗憾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开篇“高松怀正气,挺特入空碧”两句,形象地描写了松树拔地而起,直指蓝天,展现出一种坚定不移、独立自立的精神状态。紧接着,“短棘无直枝,千钩未成尺”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松树与荆棘之间的差异,表明了正义和邪恶、真伪之分。

“松生倚云冈,棘散傍道侧”继续这个意境,描绘出松树生长在高处,与云相依,而荆棘则散布于人行其侧,这种对比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实,更有象征意义。

“道侧侵行人,牵衣去不得”一句,则引出了荆棘可能带来的困扰,它们生长在道路旁边,不但妨碍行人,还能牵扯衣角,使人难以脱身。这也许暗喻了生活中的诸多烦恼和障碍。

“丝蔓乱附托,狐狸喜偃息”进一步描绘出一种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生态状态,以及生灵的不同命运。细小的藤蔓缠绕在一起,而狐狸则在此安然休息,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人间的不平等和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

“美恶类相感,庸讵分知识”这两句诗,则深刻揭示了世间美好与丑陋并存,以及人们对善恶、是非难以辨识的复杂情状。这里所谓的“庸讵”,即指普通人或平凡的人,他们往往无法分辨真正的知识和浅薄的见解。

最后,“秋风叶落时,碍眼如矛戟。斤斧不得施,怅然空叹息”则是在秋天的背景下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悲哀之情。当秋风吹过,树叶纷纷落下,如同利剑般刺眼,而斧斧(砍剪工具的声音)也无法施展,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面对不可抗力,无从施展自己的能力,只能发出叹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勾勒出一个充满哲理思考和情感体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社会现实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观察和反思。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九)

众辐共一毂,利用本在无。

制法应世变,欲返民心愚。

巧智起颓波,但逐末流趋。

鸟乱毕弋多,真风日更疏。

形式: 古风

杂诗(其三)

霜叶下高枝,纷纷拥寒根。

惊风度虚庭,槭槭愁飞翻。

草木虽无知,养本亦足论。

人生感元化,道贵穷性原。

滋口芬膻乱,悦耳声音繁。

众攻日外战,目暗天地昏。

不问昆仑清,但爱长波浑。

神驰正气溃,白日鬼瞰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杂诗(其十四)

晨炊未登盘,饥肠已戚戚。

欲问堂上人,先闻发叹息。

苟念一饷饥,况艰终岁食。

茫茫九州间,几人悲罄室。

吾欲呼天工,驱雷驾云龙。

十日一风雨,五谷年常丰。

佩刀化为农,孙哺百岁翁。

完助阴阳功,不顾吾盘空。

形式: 古风

杂诗(其十五)

沙虚路傍泉,江通石上井。

泉挹浅沙黄,井汲深江冷。

六月火云生,旱乌炎午影。

烦心欲清涤,呼儿问修绠。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