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三)

霜叶下高枝,纷纷拥寒根。

惊风度虚庭,槭槭愁飞翻。

草木虽无知,养本亦足论。

人生感元化,道贵穷性原。

滋口芬膻乱,悦耳声音繁。

众攻日外战,目暗天地昏。

不问昆仑清,但爱长波浑。

神驰正气溃,白日鬼瞰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霜叶从高枝落下,纷纷围绕着寒冷的树根。
秋风吹过空旷的庭院,树叶瑟瑟作响,似在忧虑地翻飞。
虽然草木无感知,但滋养根本的道理也值得深思。
人的生活受自然法则影响,追求大道在于穷尽事物的本质。
美食的香气令人混乱,各种声音悦耳纷杂。
每日在外征战,眼前的世界变得模糊不清。
不追求昆仑的清澈,只欣赏长河的浑浊。
精神专注于正义,光明被黑暗侵蚀,仿佛鬼魅窥视门户。

注释

霜叶:秋天的落叶。
寒根:寒冷的树根。
虚庭:空旷的庭院。
养本:滋养根本。
元化:自然变化。
滋口:美食入口。
众攻:众多的攻击。
昆仑:象征高洁。
长波:长河。
神驰:精神集中。
鬼瞰门:鬼魅窥视门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与人生感慨的图画。在这里,诗人以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自然界在秋天的变化,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思考。

开篇两句“霜叶下高枝,纷纷拥寒根”勾勒出秋日树木被白霜覆盖的景致,高处的枝条上挂满了霜叶,它们纷纷扬扬地环绕着根部,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第三句“惊风度虚庭,槭槭愁飞翻”则描写了一阵突如其来的秋风穿过空旷的庭院,树叶在风中纷飞,带有一种忧郁的情绪。

接下来的两句“草木虽无知,养本亦足论”是诗人对自然界的一种感悟。即便是草木这些没有意识的生命,也能通过自身的生长来展现其本性,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自然与生命价值的角度。

中间两句“人生感元化,道贵穷性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哲学思考。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受到外界变化的影响,而真正的道理则在于探索生命的本源和自然的真谛。

紧接着的两句“滋口芬膻乱,悦耳声音繁”描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享受与感受。这里的“滋口”指的是味觉上的愉悦,“芬膻乱”则形容香气的浓郁,而“悦耳声音繁”则是听觉上的享受,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美好的一种珍视。

后两句“众攻日外战,目暗天地昏”似乎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陷入了无尽的争斗之中,甚至连目光都变得暗淡,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末尾两句“不问昆仑清,但爱长波浑。神驰正气溃,白日鬼瞰门”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的逃避与超脱。在这里,“昆仑清”可能指的是遥远而清净的地方,而“但爱长波浑”则表达了对平静无波世界的一种向往。最后,"神驰正气溃,白日鬼瞰门"则是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他感到自己的精神力量在瓦解,而外界的混沌如同鬼魅般地窥视着他的门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世界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十四)

晨炊未登盘,饥肠已戚戚。

欲问堂上人,先闻发叹息。

苟念一饷饥,况艰终岁食。

茫茫九州间,几人悲罄室。

吾欲呼天工,驱雷驾云龙。

十日一风雨,五谷年常丰。

佩刀化为农,孙哺百岁翁。

完助阴阳功,不顾吾盘空。

形式: 古风

杂诗(其十五)

沙虚路傍泉,江通石上井。

泉挹浅沙黄,井汲深江冷。

六月火云生,旱乌炎午影。

烦心欲清涤,呼儿问修绠。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杂诗(其二)

应龙出重渊,矫矫升天行。

奋迅弥宇宙,雨施品物形。

收藏入无间,吻合元气冥。

神变不可测,乃知至阳精。

圣人鍊阴魄,调御元功成。

乘时万类睹,廓然日月明。

体用符龙变,潜跃惟时亨。

颜伏德方求,舜见位已升。

形式: 古风

次韵君俞三诗时在山下(其一)

西陵大火流,南融已颓征。

凉风拂庭树,槭槭起秋声。

遥夜抱膝坐,耿耿河汉明。

岂无尊中酒,非君谁与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