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在井田日,一民本非四。
农隙或工商,其秀乃称士。
是知桑禾间,可以寄书史。
时非长桀耦,时得伊傅事。
卒岁优游哉,吾道甚简易。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生活与教育背景。诗人回忆起井田制时期,那时每个农民并非仅限于农业,农闲时也会从事手工业或商业活动,其中表现优秀的人被称为士。这表明在那个时代,农业与文化学习并非割裂,人们可以在耕作之余研读书籍,传承知识。
诗人进一步指出,尽管不是长久的耕作生活,但偶尔也能像伊尹、傅说那样有所作为,体现了士人精神的传承。最后,诗人感慨岁月悠长,自己的生活方式简单而从容,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出有学问且品格高尚的后代。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强调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传统儒家士大夫精神的崇尚,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不详
一名希孟。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历太社令,大理司直(《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宁宗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由添差嘉兴府通判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三一)。清光绪《黄岩县志》卷二○有传。今录诗十七首
上有皇天下后土,此身不患无归所。
凭谁说与清河公,何苦为人作黄祖。
在昔营居巢,首尾三十年。
高邻念羁旅,分我佳林泉。
自从仓幕归,亦买半顷田。
坐念颜太师,粥竭祇益煎。
不如边孝先,昼眠腹便便。
君子不谋食,士固食于人。
饥饿自有责,何足烦吾神。
拂几展我书,熟读困蹇屯。
羲文与周孔,可鉴道屈信。
叹叹眼中事,悠悠尘间身。
生当益于人,为道固不同。
赐也乃结驷,回也乃屡空。
忆昔年少壮,未知理穷通。
收身百忧馀,自置寂寞中。
饘粥傥可继,当为七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