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京纪事

边关本是苦寒地,况复严冬入虏乡。

一带土河犹未冻,数朝晴日但凝霜。

上心固已推恩信,天意从兹变燠旸。

最是使人知幸处,轻裘不觉在殊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边关之地原本就寒冷,更何况寒冬时节深入敌境。
黄河周边的土地还没完全冻结,连续几个晴天只留下一层霜冻。
皇上的心意早已展现出恩德和信任,上天的旨意也从此转为温暖。
最能让人感到幸运的是,穿着轻便的皮衣在这异域竟不觉得冷。

注释

边关:边境地区。
虏乡:敌人的领土。
犹未冻:尚未结冰。
凝霜:结霜。
固已:早已。
推恩信:展现恩德和信任。
变燠旸:转为温暖。
轻裘:轻便的皮衣。
殊方:异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关严冬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气变化和命运转变的感慨。"边关本是苦寒地"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直指边疆地区的严酷寒冷。

接着,"况复严冬入虏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其中"虏乡"指的是北方民族居住的地方,这里暗示了一种边疆生活的艰苦与遥远。"一带土河犹未冻,数朝晴日但凝霜"则是对自然景象的具体描绘,通过土河尚未结冰和连续晴朗天气下仅有霜冻的描述,强化了冬日边关的寒冷感。

诗人随后转向内心世界,"上心固已推恩信"表达了一种对上天或命运的信任,而"天意从兹变燠旸"则暗示着一种转机,即在严寒中感受到天气变化带来的温暖,这里的"燠旸"指的是温和的阳光。

最后,"最是使人知幸处,轻裘不觉在殊方"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幸运的体认。诗人在边关的严寒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这种体验使他意识到,在这异乡之地,即便是轻薄的衣物也不觉寒冷。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写照,更是一种生命体验和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冬日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环境、命运转变以及个人幸运状态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24)

苏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其二)

宠禄功名孰与同,平津儒者仕三公。

前言往行通今古,素节清规壹始终。

岩庙犹传风采盛,燕堂俄怆笑谈空。

从来操尚人知少,独有遗思在圣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其一)

学术儒林老,人流国士尊。

立朝惟直道,寤主有嘉言。

高议留帷幄,清风遗子孙。

音仪嗟日远,隧路閟东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闻子瞻先已被系予昼居三院东阁而子瞻在知杂南庑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诗四篇以为异日相遇一噱之资耳(其二)

词源远远蜀江流,风韵琅琅舜庙球。

拟策进归中御府,文章传过带方州。

未归纶阁时称滞,再换铜符政并优。

叹惜钟王行草笔,却随诸吏写毛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闻子瞻先已被系予昼居三院东阁而子瞻在知杂南庑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诗四篇以为异日相遇一噱之资耳(其一)

早年相值浙江边,多见新诗到处传。

楼上金蛇惊妙句,卷中腰鼓伏长篇。

仳离岁月流如水,抑郁情怀积似烟。

今日柏台相望处,隔垣音响莫由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