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其二)

宠禄功名孰与同,平津儒者仕三公。

前言往行通今古,素节清规壹始终。

岩庙犹传风采盛,燕堂俄怆笑谈空。

从来操尚人知少,独有遗思在圣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荣华富贵和谁相比更胜一筹,平津的学者担任了朝廷三公的高位。
他的言行贯通古今,始终保持着纯洁的节操和严谨的规范。
他在庙宇和殿堂中留下的风范仍然显赫,然而那些欢笑谈资却已成过往。
向来人们了解他的高尚品德并不多,唯独他的遗志深藏在圣明的心中。

注释

宠禄功名:荣华富贵。
孰与同:和谁相比更胜一筹。
平津儒者:平津的学者。
仕三公:担任了朝廷三公的高位。
前言往行:言行。
通今古:贯通古今。
素节清规:纯洁的节操和严谨的规范。
壹始终:始终如一。
岩庙:庙宇。
风采盛:风范显赫。
燕堂:殿堂。
俄怆笑谈空:欢笑谈资已成过往。
从来:向来。
操尚:高尚品德。
人知少:了解的人不多。
圣衷:圣明的心中。

鉴赏

这是一首咏叹古人功业与品格的诗句,表达了对过去人物的怀念和尊崇。首先,“宠禄功名孰与同”意味着古人因功绩而获得的荣耀和美好名字是难以相比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就。而“平津儒者仕三公”则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官场上的三个高位,显示了其学养和才华。

接下来的“前言往行通今古”表明古人的言行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影响深远。而“素节清规壹始终”则强调了这些人物一贯遵循的高洁品德和不变的原则。

“岩庙犹传风采盛”可能是在形容某位圣哲或名人的遗风依旧在寺庙中流传,而“燕堂俄怆笑谈空”则给人一种即使在愉快的交谈中,也不免感到些许悲凉和空虚,因为这些人物已经不再人世。

最后,“从来操尚人知少,独有遗思在圣衷”表达了对古人的崇敬之情,认为像他们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诗句中透露出一种怀旧和赞美的感情,将这种情感寄托于“遗思”之中,即使时光流逝,那份崇敬之心依然存放在心中。

这首诗通过对古人的品格和功绩的颂扬,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去文化和道德典范的尊重与怀念。

收录诗词(624)

苏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其一)

学术儒林老,人流国士尊。

立朝惟直道,寤主有嘉言。

高议留帷幄,清风遗子孙。

音仪嗟日远,隧路閟东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闻子瞻先已被系予昼居三院东阁而子瞻在知杂南庑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诗四篇以为异日相遇一噱之资耳(其二)

词源远远蜀江流,风韵琅琅舜庙球。

拟策进归中御府,文章传过带方州。

未归纶阁时称滞,再换铜符政并优。

叹惜钟王行草笔,却随诸吏写毛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闻子瞻先已被系予昼居三院东阁而子瞻在知杂南庑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诗四篇以为异日相遇一噱之资耳(其一)

早年相值浙江边,多见新诗到处传。

楼上金蛇惊妙句,卷中腰鼓伏长篇。

仳离岁月流如水,抑郁情怀积似烟。

今日柏台相望处,隔垣音响莫由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闻子瞻先已被系予昼居三院东阁而子瞻在知杂南庑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诗四篇以为异日相遇一噱之资耳(其四)

近年出处略相同,十载邅回我与公。

杭婺邻封迁谪后,湖濠继踵絷维中。

诗人嗫嗫常多难,儒者凄凄久讳穷。

他日得归江海去,相期来访蒜山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