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閒居十首(其九)

兰以深而香,避世非吾忍。

移根植堂下,遂使世人冁。

谁知秋华拆,未许流声尽。

即之色渐温,佩之芳愈敏。

因观太古音,试理幽兰引。

幽兰本香草,名随四时泯。

奈何楚子孙,些只徒自窘。

一枝三四叶,与人作标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侃所作,名为《秋日閒居十首(其九)》。诗中以“幽兰”为题,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和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

首句“兰以深而香,避世非吾忍”,以兰花深邃的香气象征高洁的品质,但又表达了诗人不愿隐居避世的心境。接着,“移根植堂下,遂使世人冁”两句,通过将兰花移植至堂前,使得其香气能被更多人闻到,暗含了诗人希望自己的高洁品质能被世人所知之意。

“谁知秋华拆,未许流声尽”描绘了兰花在秋天开放,其美丽与香气并未完全消散,寓意着高尚品德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能保持其价值。接下来,“即之色渐温,佩之芳愈敏”则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的香气与色泽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更加吸引人,象征着高尚品质的持久魅力。

“因观太古音,试理幽兰引”一句,诗人通过观察古代音乐,尝试理解兰花的引人之处,暗示了高尚品质与艺术之美之间的联系。最后,“幽兰本香草,名随四时泯”表明兰花虽是四季常青的香草,但其名声却随季节更迭而淡去,以此来反思社会对高尚品质的认可往往不持久。

“奈何楚子孙,些只徒自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人们过于拘泥于世俗的束缚,无法真正理解和欣赏高尚品质。“一枝三四叶,与人作标准”则以兰花的一枝三叶,比喻高尚品质应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语言优美,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閒居十首(其十)

小园虽偪仄,堂成春告残。

群山当目前,翠色烟中繁。

隔堤多垂杨,纷纷风前翻。

畦夫为予言,宜插秋牡丹。

既无倾城艳,亦可酒筵看。

根株虽脆弱,千叶攒中单。

夕阳媚晴水,红湿回轻澜。

休从殷七七,染法成欺暪。

形式: 古风

五云门外湖田

越中官赋重,有田即追呼。

小民生计薄,何以存妻孥。

前贤念民切,潴水启鉴湖。

自此岁常登,不计大有书。

湖堙水渐涸,往往事耕锄。

禾根虽浸水,天秋翠平铺。

后王主生育,讵肯馁一夫。

尽说湖田好,大胜行商车。

商车利纵博,巨涛与险涂。

湖田若不熟,明年岂全无。

形式: 古风

娥江市

前回渡娥江,夜半呼舟行。

今回渡娥江,风迎晚潮平。

人心险于潮,潮头平于路。

娥心无古今,潮随渔篙渡。

形式: 古风

千秋观拜贺知章像

天清云捲幔,风定水开奁。

既知鉴湖阔,所取胡乃廉。

一曲期自足,千年名字馥。

我来拜遗像,端可激颓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