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湖寇

淮上兵戈血染川,浙河饿莩骨盈船。

又闻寇盗湖南起,不觉迟回夜半眠。

食肉贵人无恙否,剥肤巧吏尚依然。

吾皇圣德如天大,谁采吾言作奏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淮河战事鲜血染遍大地,浙江河中饿殍的白骨堆满船只。
又有湖南贼寇兴起,我不禁辗转反侧直到半夜难以入眠。
权贵们依旧享用美食无忧,苛刻官吏剥削百姓的手段依然如故。
我皇圣明的德行犹如苍天般广大,但有谁会采纳我的谏言写成奏章呢?

注释

兵戈:战争器械,此处指战争。
饿莩:饿死的人,形容饥荒严重。
寇盗:强盗或叛乱者。
迟回:犹豫不决,辗转反侧。
食肉贵人:有权势的富人。
剥肤巧吏:指残酷剥削人民的官吏。
圣德:皇帝的高尚品德。
奏篇:向朝廷呈上的建议或报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惨状。首句"淮上兵戈血染川"展现了淮河流域战争的残酷,鲜血染红了河流,暗示着生灵涂炭。"浙河饿莩骨盈船"进一步揭示了饥荒的严重,饿殍遍野,连船只都被死者的白骨填满,令人触目惊心。

诗人接着写到"又闻寇盗湖南起",表达了对湖南地区新起的盗贼之患的忧虑,这使得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显示出他对国家局势的深深关切。"食肉贵人无恙否"一句,讽刺了那些权贵在战乱中依旧过着奢侈的生活,不知民间疾苦。"剥肤巧吏尚依然"则揭露了官吏的贪婪和残暴,即使在这样的动荡时期,他们依然压榨百姓。

最后,诗人以"吾皇圣德如天大"表达对皇帝的尊崇,但也含蓄地批评了朝廷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未能听到底层人民的疾苦。他期待有人能将他的呼声转化为奏章,传达给最高统治者,以期引起变革。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犀利,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贫富悬殊,以及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公正的期盼。

收录诗词(46)

陈耆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经口占

盘诰通凡民,风雅出贱隶。

后世诸老生,怀疑以没世。

喧呶挟训诂,洋溢满天地。

多闻岂无取,大义恐憔悴。

譬彼医之工,用药不相比。

未足以愈病,或者反致祟。

我欲刊众讹,引之于平易。

当世无圣人,谁其哀此志。

形式: 古风

题汤正仲墨梅

閒庵笔底回三春,平生爱为梅写真。

只今龙钟已八十,双瞳挟电摇青旻。

芒鞋辙迹半天下,学语儿曹读君画。

孤根踞铁几经年,转作平梢月倒挂。

我家破屋同蜗牛,素壁悬来春复秋。

试携纤练觅天巧,门外观者何其稠。

真花著雪苔枝丑,君为描摸应添瘦。

朝开暮落春不留,岂若墨本堪不朽。

临风静玩意趣长,何当烂熳挥满床。

孤山老人醉中见,便欲信手赋暗香。

形式: 古风

鹧鸪天(其二)再赋

艳朵珍丛间舞衣。蹴球场外打红围。

小舆穿入花深处,且住簪花醉一卮。

秋欲尽,最怜伊。江梅未破菊离披。

情知不与韶华竞,回首西风怨阿谁。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一)母侯置酒南教场赏芙蓉

莫惜花前泥酒壶。沙场千步锦平铺。

将军闲试临边手,按出吴宫小阵图。

清露里,晓霜馀。娇红淡白更怜渠。

人间落木萧萧下,独倚秋江画不如。

形式: 词牌: 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