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容逸夫菊花诗

菊花开近碧兰花,草阁山亭趣日赊。

秋色不关游女鬓,光风来泛野人家。

餐英饮露从吾好,序谱评香孰尔瑕。

每欲花前同醉话,短童无力引溪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区越的《和容逸夫菊花诗》,以菊花为题,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秋日景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菊花开近碧兰花,草阁山亭趣日赊”,以菊花与兰花并置,营造出一种清新高雅的氛围。菊花与兰花,皆是秋季的象征,它们在草阁山亭之间绽放,不仅增添了景色的丰富性,也暗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这里的“趣日赊”则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乐趣逐渐增加,仿佛时间本身也为这份宁静与美好所吸引。

接下来,“秋色不关游女鬓,光风来泛野人家”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秋色与游女鬓发无关,却能映照出野人家的宁静生活,光风轻拂,似乎带走了尘世的喧嚣,留下一片祥和与安宁。这里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自然之美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餐英饮露从吾好,序谱评香孰尔瑕”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餐英饮露,即食用花叶露水,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纯净之物的向往;而“序谱评香孰尔瑕”则是对自然香气的赞美,认为任何评价都无法挑剔其美。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极致追求与欣赏。

最后,“每欲花前同醉话,短童无力引溪槎”两句,以日常生活场景收尾,表达了诗人希望与他人共享这份自然之美的愿望。花前同醉,不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与共鸣。而“短童无力引溪槎”则可能暗含着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感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72)

区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陈司训迁观城掌教临别投赠

教分象邑已前闻,再总观城道益尊。

溟海南游方住楫,岱宗东望又梯云。

欲留春意归墙屏,合养桐材惜寸分。

榱桷栋梁皆入用,吴兴千古复谁论。

形式: 七言律诗

冬日观庭卉有怀

目前风景自无涯,南陌东城路若赊。

枸杞悬泉甘菊实,酴醾穿土瑞香花。

布裘禦腊酒为佐,蓬屋当风竹莫遮。

松菊道人多逸兴,芒鞋今日又谁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厓山吊古和寄同年西樵方阁老(其一)

中原掎角鹿难寻,回首虞渊日已沉。

百战舟师还海外,几人忠节付碑阴。

庙遗赤舄思前古,松偃苍龙郁旧岑。

行望不知形迹胜,悲风随处起哀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厓山吊古和寄同年西樵方阁老(其二)

宋祚逢厓不忍寻,乾坤无语坐湮沉。

岂知末运穷千战,独恨微阳亢六阴。

怒气乘潮翻海岳,悲歌和泪洒山岑。

笔端有眼兴亡见,付与樵童牧竖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