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进士马中锡吴淑游京师西山韵八首(其一)

同年期集凤城西,尽日吟游信马蹄。

河水合流沧海接,山陉回绕白云齐。

离离远树行人杳,渺渺平沙去鸟低。

共幸成名今刻石,不须重向塔前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京城西山的游历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辽阔,以及对友情和成功的感慨。

首联“同年期集凤城西,尽日吟游信马蹄”,开篇点明了聚会的地点在京城西山,并以“同年”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一同漫步于山水之间,随性而行,吟诗作赋,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颔联“河水合流沧海接,山陉回绕白云齐”,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河水与大海相连,山峦与白云相接,描绘出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图,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广阔与深远。

颈联“离离远树行人杳,渺渺平沙去鸟低”,进一步聚焦于细节,通过“离离远树”、“渺渺平沙”、“去鸟低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旷而静谧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辽阔的天地间,感受到自然界的深邃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渺小。

尾联“共幸成名今刻石,不须重向塔前题”,表达了对友情和成功的珍惜与感慨。诗人与友人共同经历了成功,如今将这份记忆刻于石上,象征着永恒的友谊与成就。同时,也暗示了无需再为过去的成就而过分追求或炫耀,因为真正的价值在于与朋友共享的时光与经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次进士马中锡吴淑游京师西山韵八首(其二)

绣幰朱轮驾晓风,青山行尽见离宫。

水通河汉浮天碧,云护蓬莱映日红。

千里关城临绝塞,万家园圃灌连筒。

登高作赋忘归去,薄暮才云马首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进士马中锡吴淑游京师西山韵八首(其三)

访水寻山几日程,清明时节喜新晴。

太行天限幽并域,灵物人呼大小青。

花雨沾香迷蝶梦,松风鸣籁和泉声。

九重垂拱巡游少,已废前朝避暑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次进士马中锡吴淑游京师西山韵八首(其四)

西山遥望日氤氲,矫矫东驰万马群。

固国已知天设险,为霖还赖石生云。

根盘钜野河流绕,势接诸陵王气殷。

闻道朋游多乐事,春风吹酒不成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进士马中锡吴淑游京师西山韵八首(其五)

渺渺西湖映绿袍,相携临水试连鳌。

已教颍上居风下,未许杭州索价高。

波接玉河通御气,云流银浦见秋毫。

芙蓉万顷皆蒙泽,不信东风在杏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