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使臣怀饯席,亚尹有前溪。
客是仙舟里,途从御苑西。
泉声喧暗竹,草色引长堤。
故绛青山在,新田绿树齐。
天秋闻别鹄,关晓待鸣鸡。
应叹沈冥者,年年津路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臣在离别之际,怀念宴席欢聚的场景。"亚尹有前溪"指的是郑少尹城南亭附近有清澈的小溪流过,环境宜人。"客是仙舟里,途从御苑西"则表明诗人与友人乘坐一叶轻舟,从皇家园囿的西边经过,这里的"仙舟"和"御苑"都显得离别之情意尤深。
"泉声喧暗竹,草色引长堤"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生机。泉水潺潺,与竹林相伴,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新的氛围。而"草色引长堤"则描绘了绿意盎然的草地延伸至道路两旁,形成了一条翠绿色的长堤。
"故绛青山在,新田绿树齐"表达了诗人对旧日风光的怀念和现实景色之美的欣赏。古老的绛山依然耸立,而新的农田里绿树成荫,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
"天秋闻别鹄,关晓待鸣鸡"则透露出离别时分手的哀愁。在秋高气爽之际听到鹤鸣,是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和友人的别离感到悲凉。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明日清晨鸡鸣时分手的无奈与期待。
最后两句"应叹沈冥者,年年津路迷"则是诗人对过往岁月中类似离别场景的感慨,以及对于每到一年一度的津渡之路都感到迷茫和不舍的复杂情感。这里的"沈冥者"指的是那些沉默、不为人知的过去,"年年津路迷"则是对时间流逝中重复出现的离别之苦的无奈叹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时的情感波动。
不详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何事成迁客,思归不见乡。
游吴经万里,吊屈过三湘。
水与荆巫接,山通鄢郢长。
名嗟黄绶系,才是白眉良。
独结南枝恨,应思北雁行。
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
自昔萧曹任,难兼卫霍功。
勤劳无远近,旌节屡西东。
不选三河卒,还令万里通。
雁行缘古塞,马鬣起长风。
遮虏关山静,防秋鼓角雄。
徒思一攀送,羸老荜门中。
使君朝北阙,车骑发东方。
别喜天书召,宁忧地脉长。
山行朝复夕,水宿露为霜。
秋草连秦塞,孤帆落汉阳。
新衔趋建礼,旧位识文昌。
唯有东归客,应随南雁翔。
诏使殊方远,朝仪旧典行。
浮天无尽处,望日计前程。
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
野风飘叠鼓,海雨湿危旌。
异俗知文教,通儒有令名。
还将大戴礼,方外授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