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处州裴使君赴京

使君朝北阙,车骑发东方。

别喜天书召,宁忧地脉长。

山行朝复夕,水宿露为霜。

秋草连秦塞,孤帆落汉阳。

新衔趋建礼,旧位识文昌。

唯有东归客,应随南雁翔。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使君早晨前往皇宫北面,车队从东方启程。
不必欢喜上天的诏书召唤,更不用担心地脉延长带来的忧虑。
山路行走,早晚不息,夜晚在水上住宿,露水结成霜冻。
秋天的草丛一直延伸到秦国边塞,孤独的船帆落在汉阳之地。
新的官职让他赶往建礼宫,旧有的职位让他熟悉文昌星象。
只有向东归乡的旅人,才会跟随南飞的大雁翱翔。

注释

使君:指州郡长官。
阙:皇宫。
车骑:车队。
东方:指出发地。
天书:皇帝的诏书。
地脉:地势或风水。
山行:山路行走。
水宿:水上过夜。
秦塞:秦国边关。
汉阳:地名,古代区域。
建礼:古代宫殿名。
文昌:星宿名,象征文运。
东归客:向东返回的人。
南雁:秋季南飞的大雁。

鉴赏

诗人以深厚的笔墨描绘了一位使君赴京的壮丽画面。开篇“使君朝北阙,车骑发东方”,便是对使君离别时刻的生动描述,“朝”字暗示了时间的紧迫,而“北阙”则指代京城,此处可见使君匆忙启程之景象;“车骑”二字,则增添了一份雄浑与力量,展示了使君赴任时的威仪。

接着,“别喜天书召,宁忧地脉长”,诗人表达了对使君被朝廷征召而感到欣慰之情。这里的“天书”指代皇帝的诏书,而“地脉”则比喻国土,这句话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和使君未来的深切关怀。

第三句“山行朝复夕,水宿露为霜”,则是对旅途中的艰辛与自然景象的描写。“山行”二字展现了旅途的崎岖,“朝复夕”表明时间的推移,而“水宿露为霜”则生动地勾勒出旅人夜宿于野,晨露结霜的情景。

第四句“秋草连秦塞,孤帆落汉阳”,以秋草覆盖秦塞作为背景,勾画出边塞的萧瑟与荒凉之感。同时,“孤帆”则寓意使君一路行进中的孤独与卓绝。

最后两句“新衔趋建礼,旧位识文昌”,表明了对使君未来在京城中能够继续得到重用,保持其政治地位的美好祝愿。这里的“新衔”指代新的任命,“旧位”则是过去的职位,“文昌”乃是古代星官之名,常用以比喻学问与文学。

全诗最后,“唯有东归客,应随南雁翔”,则是诗人对使君赴京后,希望其能如同南飞的大雁一般,安全顺利地返回家乡的美好祝愿。这里“东归客”指代归乡之人,而“南雁”则象征着归途的方向与平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使君赴京途中的壮阔画面,而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美好的祝愿。

收录诗词(228)

皇甫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字:茂政
  • 籍贯:润州(今镇江)丹阳
  • 生卒年:公元717年

相关古诗词

送归中丞使新罗

诏使殊方远,朝仪旧典行。

浮天无尽处,望日计前程。

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

野风飘叠鼓,海雨湿危旌。

异俗知文教,通儒有令名。

还将大戴礼,方外授诸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李万州赴饶州觐省

前程观拜庆,旧馆惜招携。

荀氏风流远,胡家清白齐。

川回吴岫失,塞阔楚云低。

举目亲鱼鸟,惊心怯鼓鼙。

人稀渔浦外,滩浅定山西。

无限青青草,王孙去不迷。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送魏六侍御葬

哭葬寒郊外,行将何所从。

盛曹徒列柏,新墓已栽松。

海月同千古,江云覆几重。

旧书曾谏猎,遗草议登封。

畴昔轻三事,尝期老一峰。

门临商岭道,窗引洛城钟。

应积泉中恨,无因世上逢。

招寻偏见厚,疏慢亦相容。

张范唯通梦,求羊永绝踪。

谁知长卿疾,歌赋不还邛。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适荆州途次南阳赠何明府

千里独游日,有怀谁与同。

言过细阳令,一遇郎陵公。

清节迈多士,斯文传古风。

闾阎知俗变,原野识年丰。

吾道方在此,前程殊未穷。

江天经岘北,客思满巴东。

梦渚夕愁远,山丘晴望通。

应嗟出处异,流荡楚云中。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