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奉寄

向来虽著侍臣冠,忧国曾无一日欢。

正色立朝从古少,犯颜论事似君难。

思贤会见重相得,乐圣何妨且自宽。

回首高风谁复继,凛然名节照人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一直以来虽然身居高位,但忧虑国家从未有过一天的欢愉。
在朝堂上保持正直很少见,敢于直言像你这样的人实属难得。
怀念贤能之人,期待再次相遇,享受圣明之治不妨先自我宽慰。
回首过往,这样的高尚风范还有谁能继承,你的名誉节操让人心生敬畏。

注释

向来:一直以来。
虽:即使。
著:担任。
侍臣冠:朝廷高官。
忧国:忧虑国家。
曾无:从未有过。
一日欢:一天的快乐。
正色:严肃的神色。
立朝:在朝堂上。
从古少:自古以来很少见。
犯颜:冒犯君主威严。
论事:议论政事。
似君难:像你这样难能可贵。
思贤:怀念贤良之人。
重相得:再次相遇并相互欣赏。
乐圣:享受圣明之治。
何妨:不妨。
且自宽:暂且自我宽慰。
回首:回顾。
高风:高尚的风范。
凛然:令人敬畏的样子。
名节:名誉和节操。
照人寒:照亮人心,让人感到寒冷(意指其影响深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忧虑和对贤臣的怀念之情。

“向来虽著侍臣冠,忧国曾无一日欢。” 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身着官帽,身份显赫,但由于时局所迫,一直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从未有过真正的快乐时刻。这里反映了诗人的深沉忧虑和对国家的忠诚。

“正色立朝从古少,犯颜论事似君难。” 这两句强调的是在历史上能够直言不讳、面带正色向君主进谏的臣子是非常罕见的。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敢于犯颜直谏之臣的尊敬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当前朝政的失望。

“思贤会见重相得,乐圣何妨且自宽。” 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能够遇到、看到或与贤能之士交往时的心理状态。在诗人的心中,这种相遇是一种难得的喜悦,足以使自己暂时忘却忧虑。

“回首高风谁复继,凛然名节照人寒。”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历史上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遗产进行反思。诗人回望过去,那些高洁的气节和精神,如同寒冷的空气一般,让后人感到敬仰而又难以企及。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对历史人物品格的赞美,是一篇集忧国怀贤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再和

举世争披乐广天,得联契好岂徒然。

少留接武游麟阁,晚更先期到鹿田。

此日莫登扬子宅,何时能泛剡溪船。

傥容一夜陪清话,胜把陈编读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和

老去光阴有几旬,到官俄见岁华新。

陡惊懒慢随年长,更觉衰残畏客频。

愧我方为牵俗士,羡君欲作独醒人。

相逢未用辞归去,且向双溪醉早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再和

少年勤苦惜三馀,老去惟思泛五湖。

已向林间甘淡泊,更从尘外学虚无。

酒徒渐觉随年减,诗债还应隔岁逋。

强欲冥搜赓绝唱,苦无笔力似三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再和二首(其二)

平生相见即眉开,几遣车停马首回。

窗外每怜随月到,竹边还喜过墙来。

寒香入坐如相觅,幽艳迎人欲自媒。

不负此花惟有醉,殷勤且覆掌中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