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

寥寥空山岑,泠泠风松林。

流云垂鳞光,悬泉扬高音。

希夷周先生,烧香调琴心。

神功盈三千,谁能还黄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空旷的山岭上静悄悄,冷风吹过松林发出清脆声响。
流动的云彩像鱼鳞般闪耀,悬挂的泉水奏出高昂的乐章。
隐居的周先生深谙玄妙之道,焚香调试琴弦以静心。
他神奇的功力达至极致,试问谁能回复到黄金般的纯真年代。

注释

寥寥:形容稀少、空旷。
空山岑:空旷的山岭。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风松林:风吹过松林的声音。
流云:浮动的云彩。
垂鳞光:云彩像鱼鳞一样闪烁。
悬泉:从高处落下的泉水。
扬高音:发出高亢的声音。
希夷:指幽远、玄妙的境界。
周先生:指一位姓周的隐士或高人。
烧香:点燃香料,常用于祭祀或静心。
调琴心:调整琴弦,也指调整内心,使心境平和。
神功:神奇的功力或技艺。
盈三千:形容技艺极其高超,达到极点。
还黄金:回复到最初的、纯净的状态,这里比喻为黄金时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景象,寥寥的空山岑岭,泠泠的风声在松林中回荡。流云似乎挂着鳞光,悬泉则发出高亢的声音。这一切都是为了形容周先生的境界,他像一位修道的人物,内心专注于烧香和调琴。

诗中的“希夷”表达了对周先生道德修为的赞美之情。周先生的神功似乎达到了一种高深莫测的地步,被誉为三千世界的盈满。但是,即便如此,谁又能用黄金去换取这一切呢?这不仅是在形容周先生的品格和境界,更是在表达一种对物质与精神价值不可比拟的哲思。

元稹在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人物道德修为的赞颂,展现了自己对于高洁人格和精神世界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自然、道德与物质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

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

矛攒有森束,玉立无蹉跎。

纤粉妍腻质,细琼交翠柯。

亭亭霄汉近,霭霭雨露多。

冰碧寒夜耸,箫韶风昼罗。

烟含胧胧影,月泛鳞鳞波。

鸾凤一已顾,燕雀永不过。

幽姿媚庭实,颢气爽天涯。

峻节高转露,贞筠寒更佳。

托身仙坛上,灵物神所呵。

时与天籁合,日闻阳春歌。

应怜孤生者,摧折成病痾。

形式: 古风

和乐天示杨琼

我在江陵少年日,知有杨琼初唤出。

腰身瘦小歌圆紧,依约年应十六七。

去年十月过苏州,琼来拜问郎不识。

青衫玉貌何处去,安得红旗遮头白。

我语杨琼琼莫语,汝虽笑我我笑汝。

汝今无复小腰身,不似江陵时好女。

杨琼为我歌送酒,尔忆江陵县中否。

江陵王令骨为灰,车来嫁作尚书妇。

卢戡及第严涧在,其馀死者十八九。

我今贺尔亦自多,尔得老成余白首。

形式: 古风

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

王爵无细大,得请即为恩。

君求户曹掾,贵以禄奉亲。

闻君得所请,感我欲沾巾。

今人重轩冕,所重华与纷。

矜誇仕台阁,奔走无朝昏。

君衣不盈箧,君食不满囷。

君言养既薄,何以荣我门。

披诚再三请,天子怜俭贫。

词曹直文苑,捧诏荣且忻。

归来高堂上,兄弟罗酒尊。

各称千万寿,共饮三四巡。

我实知君者,千里能具陈。

感君求禄意,求禄殊众人。

上以奉颜色,馀以及亲宾。

弃名不弃实,谋养不谋身。

可怜白华士,永愿凌青云。

形式: 古风

和乐天别弟后月夜作

闻君别爱弟,明天照夜寒。

秋雁拂檐影,晓琴当砌弹。

怅望天澹澹,因思路漫漫。

吟为别弟操,闻者为辛酸。

况我兄弟远,一身形影单。

江波浩无极,但见时岁阑。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