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用频嗟世路难,浮生各自系悲欢。
风霜一夜添羁思,罗绮谁家待早寒。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司空图的《洛中三首》之二,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化、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语言简洁而情感深沉,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不用频嗟世路难”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对于世间的艰难曲折,诗人主张不必过分哀叹,而是应该接受并顺其自然。这种豁达与悲观交织的情感,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怀。
“浮生各自系悲欢”则进一步阐述了上一句的意境,“浮生”指的是人生的暂短和不确定,人们在这短暂的人生旅途中,都会有各自的悲喜交加。诗人似乎在劝诫自己,也是在告诫世人,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而不是一味沉浸于悲伤或欢愉之中。
接下来的“风霜一夜添羁思”则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流露,秋天的风霜让人感到凉意阵阵,这种季节变化往往容易引起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里的“羁思”即是指这种因环境而生的牵挂之情。
最后,“罗绮谁家待早寒”则描绘了一幅画面,诗人在想象着某个家庭中,可能有人正等待着清晨的到来,而那个时候天气将会更冷。这里的“罗绗”意指精美的被褥或丝织品,“谁家”则是诗人对他人的猜测和关切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生活态度,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燕巢空后谁相伴,鸳被缝来不忍薰。
薄命敢辞长滴泪,倡家未必肯留君。
幽径入桑麻,坞西逢一家。
编篱薪带茧,补屋草和花。
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稀。
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
粉闱深锁唱同人,正是终南雪霁春。
闲系长安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