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普度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禅意。首句“声前一句,格外一机”,暗示了超越言语表象的智慧,强调了禅修中的微妙体验。接下来的“不堕古今,宁存凡圣”则体现了佛教中超越世俗分别心,追求超凡入圣的境界。
“妙高台上,玉鉴光中”描绘了一个清净无尘的修行之地,如玉镜般映照内心。诗人倡导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律,“日日安居,时时禁足”,意味着持续的自我修炼和约束。
“风恬浪静,海晏河清”象征着心境的宁静与社会的和谐,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而“长期短期,平等受用”则强调无论时间长短,修行者都能平等受益。
最后两句“阑干同倚不同倚,消得龙王多少风”富有象征意义,可能是在说修行者在面对困难时,即使有所倚靠,也能独立应对,消解烦恼如同龙王之风被化解。整首诗寓教于诗,体现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