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一直以来都是鹰在祭祀其他飞鸟,渐渐感觉到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深了。
树叶落下,徒然惊叹于秋风的吹拂,天空如此高远,却无法窥见大自然的内心。
秋气收敛,庄稼成熟,风静下来,草丛中的虫子开始低吟。
慢慢品尝杯中的美酒,调节好心情,让膝上的琴声悠扬响起。

注释

向来:一直以来。
鹰祭鸟:鹰捕食鸟类,这里比喻自然界的食物链。
白藏:秋季的别称,指秋天万物收藏。
叶下:树叶落下的地方。
空惊吹:对秋风感到惊讶与空虚。
天高:形容天空高远。
不见心:喻指难以揣摩自然或人生的深意。
气收:秋气收敛,指秋季气候变得沉稳。
禾黍熟:庄稼成熟,象征收获的季节。
风静:风停了,一切归于平静。
草虫吟:草丛中的昆虫发出叫声。
缓酌:慢慢地饮酒。
樽中酒:杯中的酒,代指享受生活。
容调:调整、放松心情。
膝上琴:放在膝盖上的琴,代表文人雅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的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农村生活场景。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开篇即以鹰祭鸟为引,表现出自然界食物链的一种残酷美丽。然而,这种生存竞争也逐渐深入白云之中,让人感到一种生命力与自然力的交织。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诗人的视线转向地面,落叶间的空气微动令人惊讶,而头顶上的苍穹无垠,更是难以窥测天意,这里也可理解为对自然之神秘的敬畏。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随着季节的转换,农作物逐渐成熟,而微风中传来的是草间昆虫的和鸣声,这不仅是夏末秋初景象的描绘,也反映了大自然在季节更迭中的平衡与和谐。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诗人在这样的自然氛围中,悠然地品味着手中的美酒,同时也轻拨着膝上的琴弦。这不仅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也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艺术的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细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写实,展示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又不失文人情怀的田园景致。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咏廿四气诗.立春正月节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

间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

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