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狄梁公庙

九江浪粘天,气势必东下。

万山勒回之,到此竟倾泻。

如公廷诤时,一快那顾藉。

君看洗日光,正色甚閒暇。

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

古祠苍烟根,碧草上屋瓦。

我来春雨馀,瞻叹香火罢。

一读老范碑,顿尘看奔马。

斯文如贯珠,字字光照夜。

整帆更迟留,风正不忍挂。

形式: 古风

翻译

九江江水连天,气势汹涌必定东流去。
无数山岭欲阻拦,但到这里终于倾泻无阻。
如同你在朝廷直言进谏,那时只求痛快,不顾一切。
你看那洗净尘埃的日光,明亮而闲适。
使得唐朝都不敢轻举妄动,还有谁能像你这样公正无私呢。
古老的祠堂隐藏在苍烟之下,碧绿的草蔓爬上屋瓦。
我在春雨过后前来,瞻仰感叹后香火已息。
读着范公的碑文,仿佛看到骏马奔腾的尘土飞扬。
他的文章犹如串珠,每个字都照亮夜晚。
我迟迟不愿启程,只因风正,不忍心挂起船帆。

注释

粘:连接。
廷诤:在朝廷上直言进谏。
顾藉:顾虑。
洗日光:洗净尘埃的日光。
周:轻举妄动。
苍烟:苍茫的烟雾。
香火:祭祀的香烛。
贯珠:比喻文章流畅。
迟留:犹豫不决。
挂:挂起船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的《谒狄梁公庙》,诗人以长江的壮丽景象开篇,比喻狄梁公(狄仁杰)的雄浑气魄和坚定决心,如同江水东流不可阻挡。接着,诗人将狄梁公正直无私的性格与他在朝廷上的表现相联系,赞誉他的直言敢谏,即使面临困境也无所畏惧。狄梁公的庙宇被描绘得古老而庄重,春雨过后,诗人前来瞻仰,感叹之余,读到老范(范仲淹)为狄梁公立的碑文,深感其文字犹如明珠,照亮了黑夜。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狄梁公精神的敬仰,决定在顺风中稍作停留,仿佛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深敬意。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生动展现了狄梁公的人格魅力和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瑜上人自灵石来求鸣玉轩诗会予断作语复决堤作一首

求鸣玉轩诗,会予断作语。

道人去我久,书问且不数。

闻余窜南荒,惊悸日枯削。

安知跨大海,往返如入郭。

譬如人弄潮,覆却甚自若。

旁多聚观者,缩项胆为落。

僻居少过从,閒庭堕斗雀。

手倦失轻纨,扣门谁剥啄。

开关忽见之,但觉瘦矍铄。

立谈慰良苦,兀坐叙契阔。

谁持稻田衣,包此剪翎鹤。

远来殊可念,此意重山岳。

悃愊见无华,语论出棱角。

为余三日留,颇觉解寂寞。

忽然欲归去,破裓不容捉。

想见历千峰,细路如遗索。

相寻固自佳,乞诗亦不恶。

而余病多语,方以默为药。

寄声灵石山,“诗当替余作。

”便觉鸣玉轩,跳波惊夜壑。

形式: 古风

题李愬画像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

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鞬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形式: 古风

千秋岁

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春思乱,芳心碎。空馀簪髻玉,不见流苏带。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湘浦曾同会。手搴轻罗盖。疑是梦,今犹在。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凤栖梧/蝶恋花

碧瓦笼晴烟雾绕。水殿西偏,小立闻啼鸟。

风度女墙吹语笑。南枝破腊应开了。

道骨不凡江瘴晓。春色通灵,医得花重少。

爆暖酿寒空杳杳。江城画角催残照。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