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草,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幽深的植物谁能了解,它们只暗暗散发着香气。
既然没有君子佩戴,这并非国家香草的衰败。
白露打湿了长长的草丛,春风的到来总是迟迟不来。
它们还不如路边的草,香气浓郁又能做什么呢。

注释

幽植:生长在隐蔽处的植物。
宁知:谁知道。
芬芳:香气。
暗持:暗暗散发。
君子佩:被君子佩戴的珍贵植物。
国香:国家认可的名贵香草。
衰:衰退。
白露:清晨的露水。
长草:高大的草丛。
每迟:总是很慢。
当路草:路边常见的草。
芬馥:香气浓郁。
欲何为:又能有什么作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花卉,它的香气不像国色那般明显和强烈,却有着自己的独特芬芳。诗中的“幽植众宁知”表达了这种花卉生长在隐蔽之处,只有少数人能领略其美。而“芬芳只暗持”则形容它的香气不张扬,仅存于自己,不向外散发。

“自无君子佩”这一句,通过古代士人佩戴兰草以示清高品格的习俗,表明这种花卉尚未得到应有的赏识和佩戴。而“未是国香衰”则进一步强调,这种花卉虽然美好,但还不是被广泛认可和推崇的国色。

接下来的两句“白露沾长草,春风到每迟”,描绘了自然界中细雨滋润着长长的草blade,以及春风轻拂,每一次到来都显得那么悠缓。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最后,“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幽兰的赞赏之情,认为它虽然不像那些处于显眼位置的花卉那样引人注目,但它所散发的香气却是那么地浓郁和令人陶醉。这两句也可以解读为诗人在表达一种超越世俗标准的审美观点,认为真正的美,不必然需要被广泛认可或位于显眼之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幽兰独特香气与生长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在美、隐逸生活和超凡脱俗审美情趣的向往。

收录诗词(104)

崔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善音律,尤善长笛,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 字:礼山
  • 籍贯:《唐才子传》说是江南
  • 生卒年:888

相关古诗词

春日郊居酬友人见贻

荒斋原上掩,不出动经旬。

忽觉草木变,始知天地春。

方期五字达,未厌一箪贫。

丽句劳相勉,余非乐钓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春日登吴门

故国望不见,愁襟难暂开。

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

静少人同到,晴逢雁正来。

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春晚怀进士韦澹

故里花应尽,江楼梦尚残。

半生吟欲过,一命达何难。

特立圭无玷,相思草有兰。

二年春怅望,不似在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残花

迟迟傍晓阴,昨夜色犹深。

毕竟终须落,堪悲古与今。

明年何处见,尽日此时心。

蜂蝶无情极,残香更不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