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吴门

故国望不见,愁襟难暂开。

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

静少人同到,晴逢雁正来。

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再也望不见故乡,愁苦的心情难以稍减。
春天的潮水映照着杨柳,细雨洒落在楼阁之上。
宁静的时候很少有人一同到来,晴天时恰好大雁飞过。
长安比太阳还遥远,我独自挠头,心中迷茫地徘徊。

注释

故国:故乡。
愁襟:愁苦的心情。
暂开:稍减。
春潮:春天的潮水。
杨柳:河边的柳树。
楼台:楼阁。
静少:宁静的时候少有。
晴逢:晴天时恰好遇到。
雁正来:大雁正飞过。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代朝廷或远方的都城。
远于日:比太阳还远。
搔首:挠头,表示焦虑或思考。
独徘徊:独自徘徊。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怀念故国却又无法看到的愁苦心情。开篇“故国望不见,愁襟难暂开”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无法排解的哀愁。这里,“故国”通常指代诗人的家乡或出生地,是一处充满情感的地方;“望不见”则表现了空间上的隔离和无奈。

接着,“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了一个静谧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情境。春天的水流涨满,照耀着柔软的杨柳,而细微的雨滴则悄然进入了高楼和台阁之中,这一切都是对诗人愁绪的心情的一种外在映射。

“静少人同到”一句,透露出诗人与少数知心人共同来到了这个地方,或许是为了寻求一些安慰。然而,“晴逢雁正来”则显示出即便是在晴好的天气里,也难以驱散内心的寂寞,可能是因为那飞过的雁引起了对远方的思念。

最后,“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两句中,“长安”作为唐代都城,是诗人心目中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它与诗人的距离,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尽的回忆。诗人搔扰头发,独自徘徊于庭院之中,这种形象增添了整首诗的沉郁气氛。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故国和现实环境的描写,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体验。诗中的意象与情感交织,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悲凉与无尽的怀旧。

收录诗词(104)

崔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善音律,尤善长笛,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 字:礼山
  • 籍贯:《唐才子传》说是江南
  • 生卒年:888

相关古诗词

春晚怀进士韦澹

故里花应尽,江楼梦尚残。

半生吟欲过,一命达何难。

特立圭无玷,相思草有兰。

二年春怅望,不似在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残花

迟迟傍晓阴,昨夜色犹深。

毕竟终须落,堪悲古与今。

明年何处见,尽日此时心。

蜂蝶无情极,残香更不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秋夕与友人话别

怀君非一夕,此夕倍堪悲。

华发犹漂泊,沧洲又别离。

冷禽栖不定,衰叶堕无时。

况值干戈隔,相逢未可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夕与王处士话别

微灯照寂寥,此夕正迢迢。

丹桂得已晚,故山归尚遥。

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

此去如真隐,期君试一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