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皇甫校书自蜀下峡归觐襄阳

蜀道波不竭,巢乌出浪痕。

松阴盖巫峡,雨色彻荆门。

宿寺青山尽,归林綵服翻。

苦吟怀冻馁,为吊浩然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蜀道的波涛永不干涸,乌鸦从浪花中飞出
松树的阴影笼罩着巫峡,雨意浸透了荆门
夜晚住宿在山间的寺庙,青山环绕,彩衣翻飞
苦于吟诗以表达心中的寒冷饥饿,悼念那伟大的灵魂

注释

蜀道:指四川的道路,这里代指艰难险峻的山路。
巢乌:筑巢的乌鸦,可能象征着孤独或不祥。
浪痕:浪花留下的痕迹,暗示动荡不安的环境。
松阴:松树的阴凉,形容环境清幽。
巫峡:长江上的重要峡谷,这里代指三峡地区。
荆门:地名,位于湖北,与巫峡相邻。
宿寺:过夜的寺庙,可能暗示诗人旅途中的栖息。
归林:返回森林,可能表示诗人回归自然的愿望。
綵服:色彩艳丽的衣服,可能代表诗人的身份或心情。
苦吟:艰难地吟诗,形容创作的艰辛。
冻馁:寒冷和饥饿,形容生活的困苦。
浩然魂:浩然正气的灵魂,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艰难跋涉的旅途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中的艰辛的无奈感受。

"蜀道波不竭,巢乌出浪痕。"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险峻、动荡的情景。"蜀道" 指的是通往四川地区的道路,以其险恶著称。"波不竭"形容江水汹涌不断,给人一种无穷无尽之感。"巢乌出浪痕" 则描绘了黑暗的鸟儿在波涛中飞出,留下波纹,似乎预示着某种不祥。

"松阴盖巫峡,雨色彻荆门。" 松树的阴影覆盖着巫峡,给人一种深邃莫测之感。同时,雨色渗透了荆门,营造出一片湿润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氛围。

"宿寺青山尽,归林綵服翻。" 这两句转换了场景,从巫峡到达了一处僻静的寺庙所在之地。"宿寺" 表明诗人已至此歇息,而"青山尽" 则是对周遭环境的描绘,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感。"归林綵服翻" 中的"归林" 可能指的是返回林中或回到僻静的地方,"綵服翻" 则意味着诗人在这里更换了旅行所需的衣物。

"苦吟怀冻馁,为吊浩然魂。"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苦吟" 指的是辛勤地吟咏诗文,"怀冻馁" 则是因为思念而感到寒冷和饥饿,显示出诗人在旅途中所遭受的困顿。"为吊浩然魂" 中的"吊" 通常用于悼念亡灵,这里可能指的是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他们的心灵似乎在这茫茫旅途中得到了慰藉。

总体来说,诗人通过对旅途艰辛的细致描写,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精妙捕捉,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旅途生活的无奈感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出色的笔法,更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厚情谊。

收录诗词(170)

李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字:才江

相关古诗词

送曹郎中南归时南中用军

桂水净和天,南归似谪仙。

系绦轻象笏,买布接蛮船。

海气蒸鼙软,江风激箭偏。

罢郎吟乱里,帝远岂知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醉画王处士

几年乘兴住南吴,狂醉兰舟夜落湖。

别后鹤毛描转细,近来牛角饮还粗。

同餐夏果山何处,共钓秋涛石在无。

关下相逢怪予老,篇章役思绕寰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闻杜鹃

万古潇湘波上云,化为流血杜鹃身。

长疑啄破青山色,秪恐啼穿白日轮。

花落玄宗回蜀道,雨收工部宿江津。

声声犹得到君耳,不见千秋一甑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哭栖白供奉

闻说孤窗坐化时,白莎萝雨滴空池。

吟诗堂里秋关影,礼佛灯前夜照碑。

贺雪已成金殿梦,看涛终负石桥期。

逢山对月还惆怅,争得无言似祖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