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山和查教授(其二)

玉井温温浸月华,幢幢松桧耸高牙。

半峰已断人閒路,绝顶自开天上花。

可恨白云吟处起,何堪行路望中赊。

怪来得似希夷子,借问如今有几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华阳山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华阳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首句“玉井温温浸月华”,以“玉井”喻指清澈的山泉,与“月华”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片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次句“幢幢松桧耸高牙”,通过“幢幢”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松树与桧树在夜色中的挺拔姿态,仿佛是守护山林的卫士。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华阳山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山中可能隐藏着某种神秘或神圣的力量。

接着,“半峰已断人閒路,绝顶自开天上花”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神秘感。半山腰的道路被切断,似乎通往一个只有少数人才能到达的地方;而山顶上,却绽放着如同天界之花的美丽景象,既令人向往又难以触及。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也寓意着追求精神境界的艰难与美好。

“可恨白云吟处起,何堪行路望中赊”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华阳山美景的深深眷恋与向往之情。白云的飘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而“行路望中赊”则表达了对无法轻易到达此地的遗憾与无奈。

最后,“怪来得似希夷子,借问如今有几家”两句,以“希夷子”(即隐居的高人)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华阳山中隐居者的敬仰与好奇。同时,也引出了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现代社会中人们是否还能找到心灵栖息之所的疑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华阳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华阳山和查教授(其三)

险物背阴弥炅矗,奇峰当午更呀牙。

须知南地饶春色,安得北风吹雪花。

紫府真人来最近,红尘俗客到弥赊。

因何占得多阳地,莫是南方火帝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华阳山和查教授(其四)

芝似蒿莱玉似沙,更多麟趾与驺牙。

云横秦塞妨归雁,风过荆州带落花。

游似赤松人已绝,隐如玄豹事何赊。

秦宫女子今何在,好问当时秦汉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华阳山和查教授(其五)

朝隐真风暮隐霞,鸾麟接步虎摩牙。

岩藏午日冬无雪,池碍南箕荷有花。

子欲高眠浮世外,我思长啸白云赊。

撄宁未必非仙骨,况有峰头玉女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华山(其一)

数峰向背隔秦吴,看尽名山画不如。

秋洒玉浆和沆瀣,夜张云窟隐蟾蜍。

凤迷丹穴来还近,羽化红尘事总虚。

何日共君同去看,也须閒步也骑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