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九)

城东故盐渠,自昔谁所开。

似说全盛时,邈焉一长怀。

穿渠引江水,此计未为乖。

千帆竞暮入,集浦如乌栖。

万畴分白浪,嘉稻擢新泥。

恐此太多事,且当寄嬉谐。

疏通养鱼鸟,花柳共低迷。

时时载酒往,江上亦忘回。

形式: 古风

翻译

城东那古老的盐渠,自古以来是谁开凿的呢。
仿佛在述说着往昔的繁荣,让人遥想当年的壮志豪情。
通过渠道引入江水,这个计划并不算错啊。
傍晚时分,无数船只竞相驶入,如同乌鸦归巢般密集。
广阔的田野间,白浪翻滚,新稻在湿润的泥土中拔节生长。
我担心这样的美景会带来纷扰,暂且以游乐来享受这和谐的时光。
让水流畅通,滋养鱼鸟,花木也随风摇曳,生机勃勃。
我会时常带着美酒去那里,沉浸在江边,流连忘返。

注释

故:旧的,古代的。
全盛:极盛时期,繁荣昌盛。
乖:正确,合适。
暮:傍晚,黄昏。
集浦:聚集在河岸的船只。
万畴:大片田地。
嬉谐:游乐,轻松愉快。
低迷:低垂,茂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九)》。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古代盐渠的生动画面,通过对盐渠历史的追溯,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他赞赏了古人开渠引江水的智慧,认为这有利于灌溉农田,使得千帆竞发、稻田丰美,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同时流露出对过于繁复事务的担忧,主张在享受这些成果的同时,也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让鱼鸟得以滋养,花柳低垂,营造出和谐美好的环境。最后,诗人表示会时常带着酒去江边游玩,沉醉其中,忘记归路。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二)

沉饮非荒宴,凛然忽颓山。

或人欲问事,已醉不能言。

古来亦如此,名字垂千年。

但问酒中适,岂计饮者传。

形式: 古风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二十)

黄子似渊明,城市亦复真。

陈君有道举,化行闾井淳。

张侯公瑾流,英思春泉新。

高才更难及,淮海一髯秦。

嗟予竞何为,十驾晞后尘。

文章不急事,用意斯已勤。

平生不共饮,叹息无与亲。

问道伯昏室,何人独知津。

各在天一方,泪落衣上巾。

归休可共隐,山中复何人。

形式: 古风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八)

功名有天命,美好无定姿。

云梦未足吞,聊可巢一枝。

同时金门士,文学多瑰奇。

幞被向淮海,酣放遽尔为。

车盖岂不荣,野马不受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

大明唐来寺,废苑西南隅。

青松拱高阜,崎岖有微途。

肩舆病我早,一马良可驱。

众木媚深壑,气熏时雨馀。

此焉可数醉,何用葺吾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