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日得蟹小酌

莫欺虚谷太凄凉,短发频搔意自长。

万古江山宜晚景,一番宇宙更秋光。

东篱把菊非尘世,左手持螯可醉乡。

二物于吾犹莫逆,达人何日不重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不要轻视这空旷山谷的孤寂,虽然我短发稀疏却心意坚定。
千古江山在夕阳下更显壮丽,浩渺宇宙在秋天的光芒中更加深沉。
在东篱边赏菊并非尘世俗务,左手持蟹足以让我陶醉于田园生活。
这两样事物对我来说都是至爱,智者何时不在享受重阳佳节的欢乐呢?

注释

莫欺:不要轻视。
虚谷:空旷山谷。
凄凉:孤寂。
短发:稀疏的头发。
频搔:频繁地抓挠。
意自长:心意坚定。
万古:千古。
江山:江山景色。
宜:适宜。
晚景:夕阳。
一番:一次。
宇宙:浩渺宇宙。
更:更加。
秋光:秋天的光芒。
东篱:东篱笆下。
把菊:赏菊。
非尘世:不是世俗之事。
左手持螯:左手持蟹。
醉乡:陶醉的田园生活。
二物:这两样事物。
犹:仍然。
莫逆:极好的,亲密无间。
达人:智者。
何日:何时。
重阳:重阳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莫欺虚谷太凄凉,短发频搔意自长"表达了诗人对于幽深山谷之美的独特感受,那里的宁静与孤寂并非一般人所能体会,而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万古江山宜晚景,一番宇宙更秋光"则显示出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的一种超然态度,认为随着时光的推移,江山的美景更显迷人,宇宙在秋天的阳光下展现出不同的美。

"东篱把菊非尘世,左手持螯可醉乡"中的"东篱把菊"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菊花常象征着高洁与淡泊,而诗人之所以说它"非尘世",是因为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摆设,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左手持螯,即蟹,也许是诗人在自然中发现的一种小动物,它的出现增加了一丝生动与趣味,使得诗人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愉悦。

最后两句"二物于吾犹莫逆,达人何日不重阳"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两件事情(即菊花和螯蟹)的珍视。在这里,"达人"指的是那些能够理解和欣赏这种生活状态的人,而"何日不重阳"则是在询问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再次到来,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期待。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九月三十日汉臣置酒次日有诗次韵

槁梧策策晚风秋,始觉天边雨意休。

扫尽阴霾供一醉,豁开空阔慰双眸。

青铜未至无王老,红袖何嫌有莫愁。

我亦放颠插残菊,不羞衰老雪盈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九月五日所乘小骢不起

瘦骨如山老病骢,圉邕治药竟无功。

岂徒倜傥权奇惜,曾与艰难险阻同。

万里风沙来往外,十年宾旅送迎中。

□□一失真难得,宁少人间女颊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九月初一日

满城风雨夜初长,晓径衣单野圃荒。

秋著此寒欺老我,诗将何句待重阳。

山容竞爽穿疏树,菊意高骞迓早霜。

人事日非物良是,悲来谁办铁为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九月初八日

今年未见菊花枝,老恐登高亦不宜。

但得明朝须有酒,可能我辈更无诗。

身閒天下朋游少,秋暑江南雁到迟。

宗武宗文佐觞咏,几家伯道叹无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