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翥游江外

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

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

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

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

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

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

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

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相识已有十年长,见你却仅居一官位。
家中贫困俸禄薄,霜降时衣服依旧单薄。
心中惆怅似秋草枯萎,美好年华也即将结束。
且去寻找那隐逸之地,遥指云雾缭绕的吴地天边。
孤单的马行于遥远的关塞,孤舟漂浮在广阔的江海。
夜晚在楚地的烟雨中睡眠潮湿,清晨在湖光山色中用餐寒冷。
砧板干净切下红鱼片,袖中散发出朱橘的香甜。
船帆前可见到禹王庙,枕下可听见严子陵滩的涛声。
如此便能获得心之所向的乐趣,何需再唱行路艰难之歌。
在长安东门外须尽醉而别,短暂为你解下远行的马鞍。

注释

相识:认识彼此。
十载:十年。
见君:遇见你。
一官:担任一个小官职。
家贫:家庭贫穷。
禄尚薄:俸禄微薄。
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这里指深秋时节。
衣仍单:衣服很薄不足以御寒。
惆怅:伤感,失意。
秋草死:比喻时光流逝,境况凄凉。
萧条:冷落,凄清。
芳岁阑:美好的年华即将过去。
且寻:姑且去寻找。
沧洲路:隐居之地,象征远离尘嚣的地方。
遥指:远远地指向。
吴云端:指代遥远的江南地区。
匹马:单独的一匹马,形容孤独。
关塞远:边关遥远,旅途艰辛。
孤舟:孤独的小船。
江海宽:江河湖海广阔无垠。
夜眠:夜晚休息。
楚烟湿:楚地多雨,烟雾湿润。
晓饭:早晨吃饭。
湖山寒:湖光山色中带有寒意。
砧净:砧板干净。
红鲙落:切好的红色鱼片落下。
袖香:袖子里有香气。
朱橘团:红色的橘子像团子一样。
帆前:船帆前面。
见禹庙:看见纪念大禹的庙宇。
枕底:枕边。
闻严滩:听见严子陵滩的水声。
便获:随即得到。
赏心趣:心情愉悦的乐趣。
岂歌:何必歌唱。
行路难:人生的艰难旅程。
青门:长安东门,代指离别之地。
须醉别:必须喝醉了告别。
少为:暂时地。
解征鞍:卸下征战的马鞍,比喻放松或停止远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别离场景,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悲凉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开篇“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两句,透露出诗人与李翥相识多年,但因仕途遥远,只能匆匆见面一次,显得分离难免。

“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家庭贫困和职位低微,即便是秋天已经来临,他的衣服依旧单薄,没有厚实的棉衣御寒。这里不仅表达了物质上的贫困,也映射出精神上的一种凄凉。

“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两句,则是对景物的感慨,秋天的草木凋零,是岁月流逝的一个象征。这里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和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哀愁。

“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两句,诗人鼓励李翥要在旅途中寻找自己的道路,并远眺那遥远的吴地云端。这不仅是对朋友未来征程的一种期许,也反映出诗人对友情深厚的寄托。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两句,写出了李翥即将踏上的旅途之遥远和艰辛。这里的匹马,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而孤舟则更增添了一种漂泊无依的凄清。

“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两句,是对旅途生活的刻画。诗人通过对夜晚湿气浓重、清晨湖山严寒的细致描写,传达了李翥旅途中的艰辛和不易。

“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两句,显示出诗人的生活虽然简陋,但仍保有一份雅洁之美。这里的砧声、红鲙和袖香,都是生活中细小但又充满诗意的景象。

“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两句,则是李翥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禹庙是古代圣人大禹的庙宇,而严滩则是一种自然的声音。这里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对朋友远行时刻不忘故土的情感。

“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两句,是诗人表达自己对李翥旅途中所获得的精神享受和生活乐趣的一种认同。这里并没有直接赞美,而是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于朋友能够在艰难中找到内心平静和快乐的理解与尊重。

“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李翥的勉励。这里的“青门”意指酒馆,“须醉别”则是劝酒以助别离之情,而“少为解征鞍”则是在告诫李翥在旅途中要节制自己,不要过于劳累。这两句充满了对朋友深切的关怀和温馨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远而不失深长的情谊,以及对于友人未来旅途中能够保持乐观和坚韧不拔精神状态的一种期许。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送郭仆射节制剑南

铁马擐红缨,幡旗出禁城。

明王亲授钺,丞相欲专征。

玉馔天厨送,金杯御酒倾。

剑门乘崄过,阁道踏空行。

山鸟惊吹笛,江猿看洗兵。

晓云随去阵,夜月逐行营。

南仲今时往,西戎计日平。

将心感知己,万里寄悬旌。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

明时不爱璧,浪迹东南游。

何必世人识,知君轻五侯。

采兰度汉水,问绢过荆州。

异国有归兴,去乡无客愁。

天寒楚塞雨,月净襄阳秋。

坐见吾道远,令人看白头。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送薛弁归河东

薛侯故乡处,五老峰西头。

归路秦树灭,到乡河水流。

看君马首去,满耳蝉声愁。

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应过伯夷庙,为上关城楼。

楼上能相忆,西南指雍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

归去新战胜,盛名人共闻。

乡连渭川树,家近条山云。

夫子能好学,圣朝全用文。

弟兄负世誉,词赋超人群。

雨气醒别酒,城阴低暮曛。

遥知出关后,更有一终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