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弟

白首眼垂血,望尔唯梦中。

筋力强起时,魂魄犹在东。

眼光寄明星,起来东望空。

望空不见人,江海波无穷。

衰老无气力,呼叫不成风。

孑然忆忆言,落地何由通。

常师共被教,竟作生离翁。

生离不可诉,上天何曾聪。

未忍对松柏,自鞭残朽躬。

自鞭亦何益,知教非所崇。

努力拄杖来,馀活与尔同。

不然死后耻,遗死亦有终。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满头白发泪如血,只能在梦中寻你。
尽管体力勉强起身,灵魂仍在东方飘荡。
目光寄托于星辰,起身向东眺望空旷。
空望无人,只有江海的波涛无尽。
年老体衰,连呼喊都成风中的残响。
孤独回忆,言语落地何处传扬。
常听师训,如今却成了永别之痛。
生离之痛无法倾诉,上天是否能听见。
不忍面对松柏,自我鞭策这残躯。
自我鞭策又有何用?知识教育并非初衷。
我尽力握杖而来,余生愿与你共享。
否则死后会蒙羞,至少留下生命终结的痕迹。

注释

白首:满头白发。
血:泪水。
尔:你。
梦中:梦境。
筋力:体力。
魂魄:灵魂。
明星:星辰。
江海:江河海洋。
呼叫:呼喊。
孑然:孤独。
落地:落地有声。
共被教:共同接受的教导。
生离翁:因生离而痛苦的人。
上天:天意。
松柏:象征长寿和坚贞。
鞭:鞭策自己。
耻:羞耻。
终:终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哀愁。开篇“白首眼垂血,望尔唯梦中”表现了老人年迈体弱,甚至在梦中也只能寻觅所思之人的影踪。紧接着,“筋力强起时,魂魄犹在东”则写出了老人即便是偶有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也只是为了向东方远望,企图与心中的亲人相会。

“眼光寄明星,起来东望空”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老人的目光所及之处,还透露出他内心的渴望和孤独。随后,“望空不见人,江海波无穷”则是老人对亲人音容笑貌的无尽追忆,以及面对广阔江海、无边际的寂寞。

“衰老无气力,呼叫不成风”直白了老人的体力衰退和声音微弱,而“孑然忆忆言,落地何由通”则表达了老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这些记忆如同落叶一般,无处可寻。

诗中,“常师共被教,竟作生离翁”一句,可能是指老人与亲人共同接受过生活和知识的教育,但最终却不得不面对生离死别的现实。紧接着,“生离不可诉,上天何曾聪”则表现了老人对于无法言说的悲痛和对上天的无奈。

“未忍对松柏,自鞭残朽躬”写出了老人虽然知道自己年迈体弱,但仍旧不忍心放弃生活中的点滴乐趣,对自己的身体状态进行自我反思。接着,“自鞭亦何益,知教非所崇”则是老人的无奈和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努力拄杖来,馀活与尔同”一句,表达了老人希望能够继续活着,与亲人在精神上保持联系。最后,“不然死后耻,遗死亦有终”则是老人的坚持和对生命尽头的思考。

整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生离合的悲凉,以及老年对于亲情的渴望与眷恋。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忆周秀才素上人时闻各在一方

东西分我情,魂梦安能定。

野客云作心,高僧月为性。

浮云自高闲,明月常空净。

衣敝得古风,居山无俗病。

吟听碧云语,手把青松柄。

羡尔欲寄书,飞禽杳难倩。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车遥遥

路喜到江尽,江上又通舟。

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

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

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愁。

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

此夕梦君梦,君在百城楼。

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辀。

愿为驭者手,与郎回马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长安早春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日日出西园,秖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形式: 古风

长安旅情

尽说青云路,有足皆可至。

我马亦四蹄,出门似无地。

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

下有千朱门,何门荐孤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