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五首(其五)

高亭发秋吹,广野多边声。

谁和羌笛歌,难为愁士听。

昔应县官募,希有绝幕名。

奋随两校尉,西诣车师城。

夷虏众且桀,汉障悬孤旌。

创夷更登陴,回首涕纵横。

累月鬻弩铠,援绝城遂倾。

将军既效命,旧卒皆凋零。

归来室家尽,门巷荆棘平。

咋闻汉天子,已拔单于庭。

微功不得录,委弃秋草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悲惨命运,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悲剧色彩。诗人姚鼐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巨大破坏。

首句“高亭发秋吹,广野多边声”,描绘了一幅秋风吹过高亭,广袤田野上边疆之声四起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接着,“谁和羌笛歌,难为愁士听”一句,通过羌笛声的哀怨,进一步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悲凉情绪,暗示了士兵内心的痛苦。

接下来的几句“昔应县官募,希有绝幕名。奋随两校尉,西诣车师城”,讲述了士兵们为了国家的需要,勇敢地响应招募,远赴边疆,参与战争的故事。他们面对的是“夷虏众且桀,汉障悬孤旌”的险恶环境,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与牺牲精神。

“创夷更登陴,回首涕纵横”描绘了士兵们在战斗中受伤,甚至牺牲的情景,以及他们在战后回顾战场时的悲伤与绝望。“累月鬻弩铠,援绝城遂倾”则揭示了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士兵们在战场上消耗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最终导致城市陷落。

最后,“将军既效命,旧卒皆凋零。归来室家尽,门巷荆棘平”表达了战争对家庭和社会的毁灭性影响。士兵们虽然为国捐躯,但家园却已不复存在,社会秩序也陷入了混乱。最后一句“咋闻汉天子,已拔单于庭。微功不得录,委弃秋草并”则表达了对战争胜利者不公正对待功臣的不满,以及对战争带来的一切苦难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士兵命运的深切同情,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感春杂咏八首(其一)

䢅坐执书策,惘焉思古人。

勋业建九州,名德在一身。

一身尚不治,九州安能仁。

积水必成渊,何患贱且贫。

苟非秋实坚,孰为春木芚。

客来各有劝,匪我同心亲。

不恤同心鲜,所感馀泽沦。

形式: 古风

感春杂咏八首(其二)

新阳散馀冱,和风汎窗棂。

披褐蔼自怡,举象难为名。

坐有素琴弹,流韵方泠泠。

往复动心志,终奏有希声。

其人五百年,遇我一朝并。

神理不可灭,道与天地贞。

使我百世下,无以移此情。

形式: 古风

感春杂咏八首(其三)

夜闻子规啼,朝看春已晚。

圜天高九重,谁令互激转。

北陆既藏凌,西宅复寅饯。

野草青更青,衰盛吾何辨。

形式: 古风

感春杂咏八首(其四)

中谷多雨寒,丛兰蔽幽阻。

托身万物表,英华与谁睹。

既荷春阳气,柔芳冒寸土。

处有不自矜,养节故难侮。

虽无桃李蹊,岂失松桂伍。

葆真复其根,甘与此终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