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造

大造视群生,各如抱中儿。

非因果哀乐,亦自为笑啼。

阿保纵解意,那得无啼时。

当饥幸一饱,心已不在饥。

谁知登崇山,足土固不离。

荣士或见此,秋气旋乘之。

触物感斯集,不知何事悲。

悾恫百年尽,俛首归污泥。

精气生已泄,那有魂相随。

矫枉而过正,亦受前贤嗤。

我慕鲁仲连,阅世同儿嬉。

见首不见尾,焉能赞一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大造》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本质和宇宙规律的深刻洞察。

首句“大造视群生,各如抱中儿”,以“大造”比喻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将众生比作怀抱中的婴儿,形象地描绘了宇宙与生命的紧密联系,强调了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与独特地位。

接着,“非因果哀乐,亦自为笑啼”揭示了生命情感的自然流露,并非完全由外在因素决定,而是内在情感的自发表现。这种观点超越了传统因果论,强调了个体情感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阿保纵解意,那得无啼时”则进一步探讨了生命中的痛苦与欢乐,指出即使是最智慧的守护者也无法完全理解生命的所有经历,生命中总有无法避免的痛苦时刻。

“当饥幸一饱,心已不在饥”通过食物的满足来比喻精神层面的满足,说明了人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心灵追求的重要性。

“谁知登崇山,足土固不离”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不变的根基,无论人生如何波折,最终都离不开生活的土壤,象征着生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

“荣士或见此,秋气旋乘之”提到社会名士也可能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季节更迭的象征意义,强调了生命体验的普遍性。

“触物感斯集,不知何事悲”表达了面对外界事物时,人们可能会产生复杂的情感反应,有时甚至难以分辨悲喜的界限。

“悾恫百年尽,俛首归污泥”描绘了生命的终局,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最终都将回归尘土,体现了生命的短暂与轮回。

“精气生已泄,那有魂相随”则探讨了生命的本质与灵魂的存在,认为生命的力量在诞生时就已经耗尽,死后灵魂无法跟随肉体。

“矫枉而过正,亦受前贤嗤”提醒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能会走向极端,从而受到前辈的批评。

最后,“我慕鲁仲连,阅世同儿嬉”表达了诗人对鲁仲连(战国时期著名义士)的仰慕,认为应当像孩子般纯真地看待世界,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见首不见尾,焉能赞一辞”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示对于复杂的人生现象,难以给出全面的评价或结论,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奥秘的深刻理解和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宇宙、情感、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黄景仁对生命本质的独到见解和对宇宙规律的深刻领悟,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烈士行

谐乐无疾奏,清识无急觞。

若论壮士志,澒洞为中肠。

剖掷当君前,中有一寸霜。

击衣呼豫让,向风刎田光。

交者不利身,差胜轻薄行。

微躯不自惜,破胆与谁尝。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晚凉

晚凉庭院好,风叶落先秋。

感尔萧疏态,添馀浩荡愁。

披襟祛俗吏,摇扇却平头。

美满今宵梦,真轻万户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答和维衍二首(其一)

连旬忆君得君问,书意不尽继以诗。

迩来吾子才大进,但怪胡尔愤激为。

冬烘一言进左右,吾辈穷薄命所司。

风云月露苦刻镂,元气未必无亏遗。

从来才人感秋气,如豆合黄素染缁。

赋才如此穷尚尔,此意未薄宜深思。

比闻亦作湖海计,此我覆辙当鉴之。

乡闾嬛薄百无恋,讵忘亲鬓霜丝丝。

吹箫乞子行处有,幸者得饱否尚饥。

年时我实深味此,若复劝驾吾谁欺。

虽然穷蹙岂了事,言之泪下如粳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答和维衍二首(其二)

我行绕江百向背,未得径渡波滔滔。

宣州十日解鞍卧,又听万绿喧青蜩。

当头作剧赵顿日,六十画刻何迢迢。

知君怜我有羸疾,那禁触热如燖炰。

滨江瘴湿更多厉,遍体疮溃流黄膏。

闻君亦复有同病,当竟静处勤爬搔。

不然世多嗜痂癖,灵休肤剥愁难逃。

目前文战有小敌,好用全力前相鏖。

旧穿杨叶更一试,虽不得仙亦足豪。

莫言创瘢已竟体,便泯得失如秋毫。

秋风转眼苏客困,忍耐半月炎威歊。

百端琐碎不堪说,便望寄书慰郁陶。

高秋恐我涉江去,此时音问愁寥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