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愁

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

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

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

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九月时节草木凋零,边疆草叶枯黄无力。
战马在风尘中颜色改变,剑上结霜似披寒衣。
旅人傍晚愁绪更浓,边关书信快马传递回。
楼上的佳人殷切期盼,希望春光能与我同归。

注释

九月:秋季的第九个月,指深秋时节。
蓬根断:比喻草木枯萎,生机断绝。
三边:古代泛指边疆地区,这里可能指边塞。
风尘马:形容战马在风尘中疾驰。
霜雪剑生衣:剑上结霜,象征严寒和战争。
客思:旅人的思乡之情。
边书:边关的来信或文书。
凤楼:华丽的楼阁,代指皇宫或贵妇居所。
春晖:春天的阳光,象征温暖和希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塞将士的秋末冬初之景,表达了他对远方亲人和故土的思念与忧虑。首句“九月蓬根断”,蓬草在秋风中枯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边疆的荒凉;“三边草叶腓”,则是对边地之广阔与荒芜的描写。“风尘马变色”,风沙弥漫,战马因长期在外而毛色改变,表现了战争的艰苦与时间的洗礼;“霜雪剑生衣”,寒冷的气候中,士兵们穿着被霜雪浸湿的衣甲,剑柄也布满霜冻,凛然生威。

下片转入士兵的心理描写,“客思愁阴晚”,远方游子在黄昏时分思念家乡,心中充满忧愁;“边书驿骑归”,通过驿站传递的家信,是他与故土唯一的情感纽带。末尾两句,“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则是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所持有的期待和温暖,凤楼或许指远方家中的建筑,而“还袂及春晖”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衣物被阳光普照的温馨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刻画,以及士兵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古代边疆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2)

崔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 字:澄澜
  • 籍贯: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
  • 生卒年:shí)(671年-713年

相关古诗词

折杨柳

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

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

落絮萦衫袖,垂条拂髻鬟。

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

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

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

圣藻悬宸象,微臣窃仰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怀戎前策备,降女旧因修。

箫鼓辞家怨,旌旃出塞愁。

尚孩中念切,方远御慈留。

顾乏谋臣用,仍劳圣主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