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文行蕴良图,声华挹大巫。

抡才超粉署,駮议在黄枢。

自得环中辨,偏推席上儒。

八音谐雅乐,六辔骋康衢。

密侍仝锵佩,雄才本弃繻。

炉烟霏琐闼,宫漏滴铜壶。

旧友双鱼至,新文六义敷。

断金挥丽藻,比玉咏生刍。

交辟尝推重,单辞忽受诬。

风波疲贾谊,岐路泣杨朱。

溟涨前程险,炎荒旅梦孤。

空悲鸢跕水,翻羡雁衔芦。

故国方迢遰,羁愁自郁纡。

远猷来象魏,霈泽过番禺。

尽室扁舟客,还家万里途。

索居因仕宦,著论拟潜夫。

帆席来应驶,郊园半已芜。

夕阳寻古径,凉吹动纤枯。

忆昔同驱传,忘怀或据梧。

幕庭依古刹,缗税给中都。

瓜步经过惯,龙沙眺听殊。

春山岚漠漠,秋渚露涂涂。

孰谓原思病,非关宁武愚。

方看簪獬豸,俄叹絷騊駼。

芳讯风情在,佳期岁序徂。

二贤欢最久,三益义非无。

柏悦心应尔,松寒志不渝。

子将陪禁掖,亭伯限江湖。

交分终推毂,离忧莫向隅。

分曹日相见,延首忆田苏。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作品,名为《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首先,“文行蕴良图,声华挹大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和音乐艺术的高度评价。接着,“抡才超粉署,駮议在黄枢”则展现了作者对于才智和政治议论的关注。

中间部分“自得环中辨,偏推席上儒。八音谐雅乐,六辔骋康衢”,描绘了一场文人雅集的景象,其中充满了音乐和文学的氛围。

后半段则转向对友人的怀念与赞美,如“旧友双鱼至,新文六义敷”、“交辟尝推重,单辞忽受诬”,表达了诗人对于旧友的思念以及对其才能的认可。

最后,“孰谓原思病,非关宁武愚。方看簪獬豸,俄叹絷騊駼”等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某种感慨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交流。

收录诗词(388)

权德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 字:载之
  •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 生卒年:759年-818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相公中书相公

五更钟漏歇,千门扃钥开。

紫宸残月下,黄道晓光来。

辨色趋中禁,分班列上台。

祥烟初缭绕,威凤正裴回。

斧藻归全德,轮辕适众材。

化成风偃草,道合鼎调梅。

渥命随三接,皇恩畅九垓。

嘉言造膝去,喜气沃心回。

东阁延多士,南山赋有台。

阳春那敢和,空此咏康哉。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

五辂导灵辒,千夫象缭垣。

行宫移晓漏,綵杖下秋原。

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颐神方蹈道,传圣乃尊尊。

共祝如山寿,俄惊凭几言。

遐荒七月会,肸蚃百灵奔。

豹尾从风直,鸾旗映日翻。

涂刍联法从,营骑肃旌门。

杳霭虞泉夕,凄清楚挽喧。

不堪程尽处,呜咽望文园。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奉和鄜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虏有怀中朝亲故

天子爱全才,故人雄外台。

绿油登上将,青绶亚中台。

亭障鸣笳入,风云转旆来。

兰坊分杳杳,麦垄望莓莓。

月向雕弓满,莲依宝剑开。

行师齐鹤列,锡马尽龙媒。

壮志徵梁甫,嘉招萃楚材。

千寻推直干,百鍊去纤埃。

间阔劳相望,欢言幸早陪。

每联花下骑,几泛竹间杯。

芳讯双鱼远,流年两鬓催。

何时介圭觐,携手咏康哉。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奉酬张监阁老雪后过中书见赠加两韵简南省僚旧

寓直久叨荣,新恩倍若惊。

风清五夜永,节换一阳生。

潘鬓年空长,齐竽艺本轻。

常时望连茹,今日剧悬旌。

枉步欢方接,含毫思又萦。

烦君白雪句,岁晏若为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