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惠检阅送胡计院韵

小借园林一饷閒,相携送客上天关。

颓龄晚岁凄凉里,今日明朝聚散閒。

极目烟云方渺渺,满蹊桃李正斑斑。

老来尚被冠裳缚,坐对渔舟亦厚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暂借园林片刻悠闲,相伴送友直到天关。
年迈晚年身处凄凉,今日相聚明日又分散。
极目远望烟云茫茫,满地桃花李花纷繁。
老去仍受官场束缚,静坐渔舟也觉厚颜无愧。

注释

园林:公园或私人花园。
一饷:片刻。
天关:边关或险要之地。
颓龄:衰老的年龄。
晚岁:晚年。
聚散:相聚和离别。
极目:放眼望去。
烟云:云雾。
渺渺:辽阔无际。
蹊:小路。
斑斑:零星分布。
冠裳:官服,指官场。
渔舟:渔船。
厚颜:厚着脸皮,无所顾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内容表达了对友情深厚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小借园林一饷閒”开篇便设定了一种闲适的情境,通过借用园林的一角来表达与朋友相聚的愉悦。

“相携送客上天关”这句则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其中“天关”象征着远行的朋友即将踏上的高山峻岭,体现出送别时的不舍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情。

接下来的“颓龄晚岁凄凉里,今日明朝聚散閒”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年华老去、人生易逝的感慨,以及面对聚散无常的哀愁。这里的“今日明朝”强调了时间流逝的快捷与不可挽回。

“极目烟云方渺渺,满蹊桃李正斑斑”则是通过自然景观来描绘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其中“渺渺”形容远处山川的模糊,“斑斑”形容花开时的繁盛,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与享受。

最后两句“老来尚被冠裳缚,坐对渔舟亦厚颜”,则表达了即使到了老年,也仍然受到世俗礼节的束缚,但面对渔舟(可能是指隐居生活),诗人依旧保持着豁达和从容。

整首诗通过送别、感时、描景等多种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和谢惠计院二首(其二)

千林新绿褪萎黄,人在它乡某水乡。

白鸟闲闲疑冷看,苍鹰扰扰正乾忙。

阿婆涂抹情何在,老子瞢腾视已茫。

二顷良田元不欠,一声布谷断人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谢惠计院二首(其一)

插种如云四月头,代他田畯阅耕畴。

意行不敢烦君重,诗到偏能写我忧。

占谷喜看连岁熟,丽琛闻说十分收。

各家官事随宜了,尊酒相过莫外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明仲小侄归江浙饯之西渡有感二首(其二)

宿秧青碧稚秧黄,长叶抽苗势已张。

田就再耘秋有准,水收积潦旱无伤。

老牛引犊挨篱卧,新燕将雏贴水翔。

一壑一邱吾亦有,谁怜留滞尚他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明仲小侄归江浙饯之西渡有感二首(其一)

韪轩从此入山深,阿阮同途反奋岑。

老大分携朋友意,死生契阔弟兄心。

碧云怅望家千里,白发瓢零酒一斟。

岁晚情怀易感触,不堪衰泪忽沾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