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仲小侄归江浙饯之西渡有感二首(其二)

宿秧青碧稚秧黄,长叶抽苗势已张。

田就再耘秋有准,水收积潦旱无伤。

老牛引犊挨篱卧,新燕将雏贴水翔。

一壑一邱吾亦有,谁怜留滞尚他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秧苗青翠幼苗黄,叶片长大生机勃勃。
田地耕作秋季有规划,积水排干旱灾无忧。
老牛领着小牛依偎篱笆躺下,新燕带着雏鸟贴近水面飞翔。
哪怕是一沟一丘之地我也有,却无人怜惜我仍滞留他乡。

注释

秧:指稻秧。
稚:幼小。
势已张:生长态势旺盛。
田就:田地已经整理好。
再耘:再次耕作。
秋有准:秋季的农事有计划。
积潦:积水。
旱无伤:防止干旱。
老牛:年老的牛。
犊:小牛。
挨篱卧:依偎在篱笆边休息。
新燕:刚孵化的小燕子。
贴水翔:贴近水面飞翔。
一壑一邱:形容一小片土地。
吾亦有:我也拥有这样的地方。
留滞:停留。
他乡:外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收在望的农村景象。开篇“宿秧青碧稚秧黄,长叶抽苗势已张”写出了玉米成熟的景象,其中“宿秧”指的是已经过夜的秧苗,“青碧稚秧黄”形容了秧苗由青转黄的过程,显示出收获的时节。紧接着“田就再耘秋有准,水收积潦旱无伤”则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和期待,其中“田就再耘”指的是在收割前对土地进行二次翻耕,“秋有准”意味着秋季是丰收的保证,而“水收积潦旱无伤”则写出了适度的水分对抗旱灾,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深刻理解。

中间两句“老牛引犊挨篱卧,新燕将雏贴水翔”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图景。“老牛引犊挨篱卧”形象地展现了老牛在农耕后的休息情景,而“新燕将雏贴水翔”则描写了燕子带着幼鸟在水边飞翔,生机勃勃。

最后两句“我亦有谁怜留滞尚他乡”表达了一种对归乡的渴望和不舍。“壑邱吾亦有”表明诗人也有自己的田园,而“谁怜留滞尚他乡”则透露出一种对异乡生活的不满和对家乡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明仲小侄归江浙饯之西渡有感二首(其一)

韪轩从此入山深,阿阮同途反奋岑。

老大分携朋友意,死生契阔弟兄心。

碧云怅望家千里,白发瓢零酒一斟。

岁晚情怀易感触,不堪衰泪忽沾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其二)

自春爰及夏,多雨少曾晴。

积压兼旬潦,瀰漫四泽盈。

稚苗忧冒没,矮岸恐颓倾。

急遣洪宾佐,代余省尔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其八)

连朝雨水淹,燕寝似穷阎。

无处可就燥,何时得附炎。

频占季主卦,屡乞鲍君签。

千里人知否,心香日夜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其三)

洪穴堤凡九,泄水注之江。

荷锸来如织,奔湍去若撞。

雨声虽断续,潦势已宾降。

想见鱼秧泛,沙汀白鸟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