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王以宁的作品,名为《踏莎行(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快意恩仇的思考。
"位正三槐,光生九族。" 这两句通过对树木位置和阳光照耀家庭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和谐的家族氛围,暗示着诗人的家境或心中理想的家园。
"人间一梦黄粱熟。" 这句话运用了“一梦”来比喻人生短暂且如梦幻,使读者感受到生命易逝和世事无常。
"迩来荆楚地行仙,卜居深在延原北。"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到达一个遥远的地方,并选择深居简出,以达到心灵的超脱和解脱。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笑问从前,谁调玉烛。当筵鲍老那能曲。" 这两句通过提问“谁调玉烛”以及引用古代乐师“鲍老”,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传统乃至艺术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
"山中饮酒是生涯,欲归未果成烦促。"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饮酒的生活,以及内心对于归去的渴望与不甘心的矛盾情感。这既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于尘世牵挂和精神家园的复杂情绪。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他在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平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