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朱昌叔五首(其一)

点也自殊由与求,既成春服更何忧。

拙于人合且天合,静与道谋非食谋。

未爱京师传谷口,但知乡里胜壶头。

嗟予老矣无一事,复得此君相与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人生道路各自独特,春天的衣服已备好,还有什么可担忧。
在人际交往中我笨拙,只求顺应天意,静心与道相契合,而非追求物质利益。
我不向往京城的繁华,只觉得故乡的宁静胜过壶口瀑布。
感叹自己年事已高,无所事事,却能有此良友相伴共游。

注释

点也:人生的道路。
自殊:各自独特。
由与求:追求。
既成:已经完成。
春服:春天的衣服。
拙于:在...方面笨拙。
人合:人际交往。
天合:顺应天意。
静与道谋:静心与道相契合。
非食谋:不是为了物质利益。
未爱:不向往。
京师:京城。
传谷口:京城的繁华。
乡里:故乡。
胜壶头:胜过壶口瀑布的景色。
嗟予:我感叹。
老矣:年老。
无一事:无所事事。
复得:又得到。
此君:这位朋友。
相与游:相伴共游。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生活态度的诗。诗中“点也自殊由与求,既成春服更何忧”表现了诗人对于简单、自然生活的追求,一切随缘,不强求,这也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拙于人合且天合”则显示出诗人对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顺应自然法则的重视。接着“静与道谋非食谋”进一步说明了诗人的生活哲学,主张内心的平静以及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而不是物质上的贪婪。

在下一段,“未爱京师传谷口,但知乡里胜壶头”中,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向往和偏爱,以及对于繁华都市生活的淡然。最后,“嗟予老矣无一事,复得此君相与游”则是诗人感慨于自己年迈,一生未有所成,但幸运地遇到了知心的朋友,与之同行,这份友情对他来说是一生的宝贵财富。

整首诗通过平和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情操。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其二)

篁竹荒茅五亩馀,生涯山蕨与泉鱼。

家贫殖货羞端木,乡里传书比仲舒。

白日忆君聊远望,青林嗟我似逃虚。

春风渺渺乌塘尾,漫得东来一纸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其一)

君作新诗故起予,一吟聊复报双鱼。

杖藜高径谁来往,散帙空堂自卷舒。

树外鸟啼催晚种,花间人语趁朝虚。

春风处处堪携手,何事临池苦学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酬宋中散二首(其二)

超然京洛谅难双,处在家庭誉在邦。

道义门中窥户牖,风骚坛上见麾幢。

素书款款谁怜杜,彩笔遒遒独胜江。

信美贤公有才子,笃诚真复类尨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次韵酬宋中散二首(其一)

初见彤庭赐履双,便参东阁寄南邦。

时闻正论除疑网,每读高辞折慢幢。

陈迹欲寻无复日,旧恩思报有如江。

风流今见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