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青城山歌送杨杜二郎中赴蜀军

蜀山西南千万重,仙经最说青城峰。

青城嵚岑倚空碧,远压峨嵋吞剑壁。

锦屏云起易成霞,玉洞花明不知夕。

星台二妙逐王师,阮瑀军书王粲诗。

日落猿声连玉笛,晴来山翠傍旌旗。

绿萝春月营门近,知君对酒遥相思。

形式: 古风

翻译

蜀山的西南绵延千万重,仙经中特别提到青城峰最为著名。
青城山高峻入云,倚靠在碧空之中,远远超过峨眉山,仿佛能吞噬剑壁般的峭壁。
锦屏峰云雾缭绕,常常化作美丽的彩霞;玉洞花光闪烁,让人忘却了夜晚的降临。
星台上的两位才子,阮瑀和王粲追随王者的教诲,创作出军书和诗歌。
日落时分,猿猴的叫声与悠扬的玉笛声交织;晴朗天气,山色翠绿,映衬着旗帜飘扬。
绿萝缠绕的春夜,月光下的营门近在眼前,我知道你对着美酒,远方的我正思念你。

注释

蜀山:四川西部的山脉。
仙经:道教经典。
青城峰:位于四川成都附近的名山。
嵚岑:形容山势高峻。
峨嵋:四川另一座著名的山脉。
星台:古代天文观测平台。
阮瑀:三国时期文学家。
王粲:也是三国时期文学家。
猿声:山中猿猴的叫声。
绿萝:常绿藤本植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雄伟壮丽的青城山景色,并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远去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富有层次感和深邃意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蜀山西南千万重,仙经最说青城峰。" 这两句开篇便揭示了主题,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那遥远而神秘的蜀地和传说中的青城峰,给人以深不可测之感。

"青城嵚岑倚空碧,远压峨嵋吞剑壁。" 这里借青城山的高峻形容其超凡脱俗的地位,"远压"二字更增添了一种无可比拟的雄伟感。

"锦屏云起易成霞,玉洞花明不知夕。" 诗人通过对云霞变幻和玉洞中花开不觉暮色之描述,传达了时间在自然界中的流逝感,以及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接下来的两句"星台二妙逐王师,阮瑀军书王粲诗。" 通过点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文化内涵,让读者感受到时代的厚重和文人的情怀。

"日落猿声连玉笛,晴来山翠傍旌旗。" 这两句以猿啼和玉笛、晴光与旌旗作为意象,营造出一幅既有声响又带视觉效果的动人画面。

最后两句"绿萝春月营门近,知君对酒遥相思。" 通过营门春色和夜饮之景,抒发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在平淡中透露出无限的沉痛。

整首诗不仅是对青城山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诗人心灵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赋得巢燕送客

能栖杏梁际,不与黄雀群。

夜影寄红烛,朝飞高碧云。

含情别故侣,花月惜春分。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锄药咏

莳药穿林复在巘,浓香秀色深能浅。

云气垂来裛露偏,松阴占处知春晚。

拂曙残莺百啭催,萦泉带石几花开。

不随飞鸟缘枝去,如笑幽人出谷来。

对之不觉忘疏懒,废卷荷锄嫌日短。

岂无萱草树阶墀,惜尔幽芳世所遗。

但使芝兰出萧艾,不辞手足皆胼胝。

宁学陶潜空嗜酒,颓龄舍此事东菑。

形式: 古风

新雨喜得王卿书问

苦雨暗秋径,寒花垂紫苔。

愁中绿尊尽,梦里故人来。

果有相思字,银钩新月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蓝田溪与渔者宿

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

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

一论白云心,千里沧洲趣。

芦中夜火尽,浦口秋山曙。

叹息分枝禽,何时更相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