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其三)

得丧秋毫久已冥,不须闻此气峥嵘。

何妨却伴参寥子,无数新诗咳唾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对于生死得失早已看淡,不再需要听到这种激昂的声音。
不妨陪伴参寥子,他的诗歌创作如同咳嗽间就能喷涌而出。

注释

得丧:得失。
冥:看淡,不放在心上。
峥嵘:形容声音高亢激昂。
何妨:不妨。
参寥子:古人名,这里泛指有才华的诗人。
咳唾成:比喻文思泉涌,随口成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题目为《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其三》。诗人以轻松的口吻表达对朋友秦太虚落第的心情。"得丧秋毫久已冥",意指对于世俗的得失荣辱已经看得很淡,心境如秋天毫毛般细微的变化都难以察觉。"不须闻此气峥嵘",进一步强调无需为一时的挫折而感到气概非凡或沮丧,暗示诗人认为这种心态更为成熟和超脱。

"何妨却伴参寥子",参寥子是诗人的朋友,诗人建议秦太虚不妨像参寥子那样,以豁达的态度面对失意,与好友相伴,共度时光。"无数新诗咳唾成",则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友情的交流中,他们可以随意地吟咏诗歌,将失意化作创作的动力,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深厚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鼓励,具有积极的人生哲理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其一)

秦郎文字固超然,汉武凭虚意欲仙。

底事秋来不得解?定中试与问诸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和苏子由

春去春来冬复冬,几思虚论未缘逢。

歙溪道赏兄遗迹,勿少龙泓一老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四牛图颂(其二)

改换毛衣了,从兹不自由。

只知今日事,忘却旧时牛。

步步虽同辙,昂昂不转头。

四山成隔阔,相逐没时休。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四牛图颂(其三)

瞥尔家栏里,回头识得伊。

不须常管带,取次倒横骑。

似客归家日,如儿得母时。

平田荒草里,吹唱哩啰哩。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