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行吟溪上园,幽思与诗便。
藤附多年树,苔生废井泉。
瘦梅锄月种,蔓菊就篱编。
更有三间屋,重茅盖竹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侯畐在芷溪园中的漫步与创作情景。他沿着溪流漫步,思绪深沉,灵感随之涌现,诗歌自然成形。园中藤蔓缠绕着老树,废弃的水井边青苔滋生,显示出园子的古老与静谧。诗人精心种植瘦弱的梅花,如同在月光下锄地,又将蔓菊编排在篱笆旁,营造出一种田园诗意的画面。最后,他还提到了园中有三间简朴的小屋,屋顶覆盖着茅草,用竹竿作为梁柱,更显出园子的质朴与自然之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芷溪园的景致和诗人的闲适生活,以及他对自然与文学的深深热爱,体现了宋代理性与自然融合的审美情趣。
不详
三贡于乡,两试转运司,皆第一,进礼部考试,未取,弃文习武。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以武举出仕,历任合浦县尉(今属广西)、柳城(今广西柳州)知县、卫步军司干办公事、侍卫马军行司计议官等职。宝祐五年(1257年),调任海州(今连云港)通判兼河南府计议官。次年十一月,叛将李松寿(降元后改名李璮)割据山东,引兵突击涟水、泗州一带,畐率部抗击,众寡不敌,英勇牺牲,终年55岁
一自城南别,无书直到今。
凄凉春夜雨,点滴故人心。
笋长林添竹,蚕成柘减阴。
清溪吟历处,曾有梦相寻。
水边曾看题碑石,知是诗人扁寺名。
僧趁钓舟来赴供,鱼听堂鼓候抛生。
无多空地锄松影,尽有寒湖载月明。
只合閒身吟向此,细将心事共鸥评。
又是故山好,谁教轻别家。
带来衣典尽,所拟事全差。
诗债随时解,房金累月赊。
客怀元自苦,不涉听吹笳。
十二封章,三千里路。当年走遍东西府。
时人莫讶出都忙,官家送我归乡去。
三诏出山,一言悟主。古人料得皆虚语。
太平朝野总多欢,江湖幸有宽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