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无咎大砚

玄玉琢为池,潭潭可容尺。

圆侵震泽璞,润带端溪色。

麟台雠书御史孙,挥毫应敌妙语言。

滔滔百丈洪河翻,助宝以泓还骏奔。

君王侧席明光殿,直言傥有公卿荐。

区区边计不须陈,亦论皇王继家传。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块黑色的玉石被雕琢成池塘,深潭能容纳一尺之物。
圆形的池塘仿佛侵入了震泽的质朴,清澈的水面带有端溪的色泽。
孙御史在麟台负责校对文书,他的笔下犹如战马飞驰,言辞犀利。
汹涌的百丈洪流翻滚而来,如同助力宝物,使它在池中欢快地奔腾。
君王在明光殿上虚心求贤,如果有人公开推荐直言之士,
边境的小小策略无需详述,重要的是讨论如何延续皇家的传承。

注释

玄玉:黑色的玉石。
琢:雕刻。
潭潭:深潭的样子。
尺:一尺。
圆侵:圆形侵入。
震泽:古代湖泊名。
璞:未经雕琢的玉石。
润带:润泽带有。
端溪色:端溪玉石的颜色。
麟台:古代官署名。
雠书:校对书籍。
御史孙:姓孙的御史。
挥毫:挥动笔墨。
妙语言:巧妙的语言。
滔滔:水流滚滚。
骏奔:骏马般奔腾。
侧席:虚心求贤。
明光殿:宫殿名。
直言:坦率直言。
傥:如果。
公卿:高级官员。
区区:微不足道。
边计:边境策略。
继家传:延续家族传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文人书房的情景,充满了对文学和学术的追求与赞美。开篇“玄玉琢为池,潾潾可容尺”两句,以精美的玉石比喻笔墨之精致,将书房中的砚池描绘得如同一处清澈见底的泉水,用以盛放笔端,准备挥洒文学艺术。

“圆侵震泽璞,润带端溪色”进一步渲染了书房内外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玉璞之圆润、溪水之潺潺,都在营造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

“麟台雠书御史孙,挥毫应敌妙语言”则是对文人才华的赞颂,将其比作麒麟,使人联想到吉祥和卓越。挥动笔墨之间,能够应对各种挑战,所表达的是一种高超的文学才能。

“滔滔百丈洪河翻,助宝以泓还骏奔”通过水流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文人学问如江河之广博,且不断向前推进,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

“君王侧席明光殿,直言傥有公卿荐”则将这种文学才能和学术追求置于高位,将其与朝廷的荣耀相联系。文人不仅在书房中修炼技艺,更是能够直言时弊,为国为民谋福祉。

最后“区区边计不须陈,亦论皇王继家传”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传承与家族延续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大计的关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文化、学术和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重视。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以书房生活为背景,结合自然景物,展现文人才华和学问,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思考的诗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学术以及国家责任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晁无咎张文潜同校名臣事迹因赠

画省深沉天上居,道貌日与尘客疏。

天公恐我太寂寞,更遣两仙同校书。

名臣已去骑箕尾,尚有规模在新史。

浩然初若泛沧溟,目眩形劳安得止。

兴亡治乱略可知,两公少壮方施为。

斋房比邻数相就,听公清谈胜饮酒。

形式: 古风

留题揽秀亭

平生爱湓浦,亦复思匡庐。

恨无谢公屐,日与佳景疏。

兹岩特旷快,一览已有馀。

骤雨过轩槛,清风来绮疏。

因怀骑鲸客,更欲凌空虚。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留赠上官常用

河梁欲上手重携,冷语南湖百尺堤。

看即青云开羽翼,莫羞黄绶走尘泥。

文章炳蔚元摛凤,铓刃纵横暂割鸡。

欲识长官清净意,高堂双宇揭曹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秘阁观唐法帖呈同舍诸公

雍熙真人金丹成,骑龙逍遥上太清。

一时文物甚炳焕,至今高阁留峥嵘。

道山不为人间设,千秋长镇白玉京。

蓬莱诸仙当閒暇,相邀初作升天行。

宫殿相望金碧动,觚棱半引霄汉明。

锵金宝钥端门辟,四坐光芒炫奎壁。

换鹅何处得遗踪,临水当年应尽墨。

波澜入唐仍浩瀚,追蹑馀尘犹十百。

味入啖蔗真渐佳,力未半途多自画。

万物莫如观所聚,我生强半初相识。

相期更乘飞云来,琪花为盘霞为杯,咽味沆瀣临丹台。

兴尽翩然欲归去,从此心骨无尘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