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因愁病值生辰易号半花颠

我今别号半花颠,总为愁多剧可怜。

顶露狂非张旭圣,目茫疾甚退之贤。

添筹此地虽环海,炼石何时竟补天。

且伴儿孙一场戏,谈禅说鬼话神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章甫所作,名为《予因愁病值生辰易号半花颠》。诗中,诗人以“半花颠”自号,表达了因愁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郁与无奈。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己与历史上的两位名人——张旭和韩愈进行类比,以此来描绘自己的狂放与疾速,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顶露狂非张旭圣,目茫疾甚退之贤”,这两句通过对比张旭的狂放与韩愈的疾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以其狂草著称;韩愈则是唐代文学家,以文笔犀利闻名。诗人在这里将自己与这两位历史人物相提并论,既展现了自己在精神状态上的狂放与疾速,也暗含了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自我解嘲。

“添筹此地虽环海,炼石何时竟补天”,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感。诗人身处“此地”,四周环绕着大海,象征着广阔而无边的孤独与困境。然而,“炼石补天”的典故出自《淮南子》,原意是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的故事,这里被诗人用来表达对解决自身困境的渴望,但又感叹于这种愿望的遥不可及。

最后两句“且伴儿孙一场戏,谈禅说鬼话神仙”,则透露出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他选择与儿孙共度时光,通过游戏、谈禅、说鬼等方式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仿佛在与现实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试图在虚幻与超脱中找到一丝安慰。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因愁病而产生的复杂情感与内心世界的挣扎,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思考。

收录诗词(439)

章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海东书院山长曾鹤峰和程明府秋声六咏元韵

惆怅西风落叶秋,虫吟四壁倚科头。

三更叠唤将谁诉,万籁孤鸣若有由。

?唳应添机妇怨,凄清不管旅人愁。

钟残漏尽挑灯起,几度嘈嘈尚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海东书院山长曾鹤峰和程明府秋声六咏元韵

横空结阵渡江干,惊断霜秋月夜寒。

边塞三千啼别远,雄关百二唳飞难。

平沙苦诉金风剪,极浦悲号玉露团。

宿水呼群频叫落,声声细听试凭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海东书院山长曾鹤峰和程明府秋声六咏元韵

悲秋羌笛夜闻来,月下风嘶塞上台。

汉使声声胡地恨,刘郎曲曲雁门哀。

拍时血染征袍泪,触处魂伤旅梦回。

无限关情都恼杀,不堪怨听落疑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海东书院山长曾鹤峰和程明府秋声六咏元韵

秋宵万籁尽销沉,忽听霜寒几度砧。

断续撼来惊旅梦,高低捣去碎乡心。

风前远送江头响,月下频敲石上音。

更有一番肠断处,浣纱溪女自微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