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使君自建宁移邵武

十载徘徊侍从群,铜符更向七闽分。

且疑落魄终迁客,也自风流一使君。

五马忽惊龙渚气,双轓犹画幔亭云。

已知才子官难起,无那吴郎雅好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吴使君的官员在仕途中的变迁与风流。李攀龙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吴使君从建宁调任至邵武的过程,以及他所展现出的才情与雅好。

首联“十载徘徊侍从群,铜符更向七闽分”,开篇即点出吴使君在朝廷中多年的侍从生涯,以及他即将离开熟悉的环境,前往福建南部的邵武任职。这里的“铜符”象征着权力与任命,而“七闽”则泛指福建地区,形象地表达了吴使君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颔联“且疑落魄终迁客,也自风流一使君”,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吴使君可能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也突出了他的风度与才华。这里使用“落魄”与“风流”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暗示了仕途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则赞扬了吴使君即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高洁与优雅。

颈联“五马忽惊龙渚气,双轓犹画幔亭云”,进一步描绘了吴使君赴任时的场景。五马是古代高级官员出行的标志,此处用来形容吴使君的威仪;龙渚气则是对邵武山水之美的赞誉,双轓则指其随行的车辆,画面生动,展现了吴使君赴任时的庄重与壮观。

尾联“已知才子官难起,无那吴郎雅好文”,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吴使君才能的认可与期待,同时也对他个人兴趣的赞赏。这里“才子”是对吴使君才能的肯定,“官难起”则暗含了对官场复杂性的理解,而“雅好文”则直接点明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使君赴任过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风采与才华,也蕴含了对官场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才价值的尊重与欣赏。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南楼

南楼暇日坐峥嵘,白发从他望里生。

海近云霞常绕户,山回风雨动连城。

綵毫一散中原色,浊酒偏含我辈情。

千载阳春须此调,少年休说是虚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雪楼

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漂摇落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杪秋同右史南山眺望(其一)

青樽何处不蹉跎,白发相看一醉歌。

坐久镜中悬片华,望来城上出双河。

杉松半壁浮云满,砧杵千家落照多。

纵使平台秋更好,故人犹恐未同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杪秋同右史南山眺望(其二)

回首飞鸿碣石标,清霜处处锦林凋。

层岩倒映平湖净,积翠斜连粉堞遥。

四海交游空老大,一时宾客更萧条。

病来苦爱观涛赋,不分梁园此见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