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其一)酴醾

野态芳姿,枝头占得春长久。怕钩衣袖。

不放攀花手。试问东山,花似当时否。还依旧。

谪仙去后。风月今谁有。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翻译

野外的姿态和芬芳,都在枝头独占春天的长久时光。担心它会钩住衣袖。
不让采摘花朵的手碰触。试着问问东山,那些花是否还像当年一样?是否依然如故。
自从仙人离去后,这里的风月景色还有谁能够拥有呢。

注释

野态:自然的姿态。
芳姿:芳香的姿态。
占:占据。
春长久:春天的长久时光。
怕:担心。
钩衣袖:钩住衣袖。
攀花手:摘花的手。
试问:询问。
东山:指代某座山或美景。
花似当时否:花是否还像以前一样。
还依旧:是否依然如旧。
谪仙:被贬谪的仙人,这里可能指李白这样的诗人。
去后:离开之后。
风月:美好的风景和月色。
谁有:谁还能拥有。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王十朋的《点绛唇·其一》。从鉴赏角度看,此词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情留恋。

"野态芳姿,枝头占得春长久。" 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了春日里大自然中花开的美丽姿态,"占得春长久"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短暂春光的珍惜和留恋。

"怕钩衣袖。不放攀花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赏花时不愿离去的情感,他担心花瓣会粘在衣袖上,甚至不忍心松开握着花枝的手。这份对美的珍视和留恋,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试问东山,花似当时否。还依旧。谪仙去后。风月今谁有。" 这几句则是诗人在追忆古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反问现今是否还有能够欣赏和感受这份美好的人。"谪仙去后"中的“谪仙”通常指的是陶渊明,这里用来泛指那些懂得欣赏和与自然合一的古代贤者。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缺乏真正能理解并感受这份美好的人的哀叹。

总体而言,王十朋在这首词作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其十四)艳香茉莉

畏日炎炎,梵香一炷熏亭院。鼻根充满。

好利心殊浅。贝叶书名,名义谁能辨。西风远。

胜鬟不见。喜见琼花面。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九)妙香檐卜

毗舍遥遥,异香一炷驰名久。妙香稀有。

鼻观深参透。问讯东来,知□谁先后。称仙友。

十花为偶。近有江西守。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十三)清香莲

十里西湖,淡妆浓抹如西子。藕花簪水。

清净香无比。记得曾游,短棹红云里。聊相拟。

一盆池水。十里西湖似。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八)韵香荼蘼

羽盖垂垂,玉英乱簇春光满。韵香清远。

暖日烘庭院。露浥琼枝,脸透何郎晕。凝余恨。

古人不见。谁与花公论。

形式: 词牌: 点绛唇